《研究是一门艺术》

There will be an answer.Let it be.

顺其自然吧,一切都会有答案。

关于本书

《研究是一门艺术》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写作最基础的方法论以及做研究的全过程,从确立选题、提出观点、给出论证,一直到完成稿件、调整修改。这本书在美国知名度很高,很多大学都把它选为写作课的教材,或者是毕业论文的指导书。

核心内容

一、怎么建立对象感?怎么带着对象感写作?二、怎么组织论证?怎么对初稿进行修改?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建立对象感

你把研究写成文字,就是期望有一天,别人在解决同类难题的时候,可以参考你的研究成果。所以在写研究报告之前,一定要有对象感。那怎么才能带着对象感写作呢?主要分成三个环节。

1. 给读者画像

在动笔之前,要给读者画个像,预判一下阅读这篇研究报告的读者,是什么样的人。根据这些对读者的预判,再决定写作的风格。

【案例】

同样是介绍心脏肌肉化学性质的文字,有这么两种表达方法:一种是面对专家的,“要了解钙离子阻断剂如何控制心律不规则的机制,最好是借由了解钙离子对肌肉群组的活化作用。”另一种是面对普通读者的,“当心脏肌肉的收缩无法控制的时候,就会发生心律不齐,一般来说,肌肉收缩的时候需要用到钙离子,所以咱们使用一种叫钙离子阻断剂的药物,来控制心率不齐。”

2. 确定题目

现在的知识总量太过庞大,每个研究者只能是关注一个极其细分的领域,如果你设定的题目只有几个字,那几乎可以肯定,这个题目太宽泛了。

【案例】

你设定了一个研究题目“商用飞机的历史”,当你着手研究这个题目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能找到非常多的材料,几乎是无法进行研究的。但如果我们给题目加上一些限定词,比如“军事对 DC-3 民航飞机,在早期商用飞行发展的重要贡献”,这时候你再查找资料,提出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相对容易多了。

3. 给读者一个阅读的理由

研究成果写出来是给读者看的,你要给读者一个阅读的理由,这个理由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我正在尝试研究某某某;第二,因为我要找到什么;第三,这么做是为了帮助读者解决什么问题。

【案例】

“我正在研究冷却系统修复的诊断过程”,这是题目;“因为我想找出修复专家是怎么诊断故障的”,这是问题;“研究这个题目,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并且设计一个可以诊断以及预防故障的电脑系统”,这是研究意义。

二、论证的要素

1. 观点

观点必须是明确的,含糊不清的观点会导致含糊不清的论证;还必须要有新意,读者想看能颠覆他认知的新观点;同时,还要有限定范围,说清楚你的观点在什么情况下成立。

2. 理由和论据

在提出观点之后,下一步就是对观点加以证明。要把观点建立在理由的基础上,再把理由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理由,是告诉读者为什么应该接受作者提出的观点。证据,是一个事实,至少当下是一个事实。

【案例】

“暴力视频会对儿童心理造成伤害”,这是观点;“因为长时间观看暴力视频,小孩子会分不清楚虚拟和真实”,这是理由;“有研究发现,5-9岁的儿童一天看暴力视频超过3小时的话,更容易认为他们所看到的视频是真实发生的”,这是证据。

3. 承认与回应

现在观点提出来了,支持观点的理由和证据也有了,最后一步,是承认与回应,就是承认读者的质疑,并且给出回应。

【案例】

还用“儿童观看暴力视频”的案例来说。你引用过证据之后,接下来可以说:当然了,倾向于观看大量暴力视频的儿童,可以已经有崇尚暴力的价值观了。这是承认,接下来是回应:但是,另一项研究发现,不论儿童有没有暴力倾向,他们都更容易被具有暴力画面的视频节目吸引。所以说,并不是只有崇尚暴力的孩子才会观看暴力视频。

4. 论证的完整流程

首先是提出观点,然后把观点建立在理由的基础上,把理由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这就形成了一个论证。接下来,把这个论证里可能遭到读者质疑的部分拿出来,承认它,并且给出你对这个质疑的看法。这个回应的过程,就又是一个从观点到理由,再到证据的过程。论证的五个要素,形成了一个闭环,一篇严谨的研究报告,就是在这种循环里一点一点完成的。

三、四种容易被反驳的论据

作者认为,有四种论据最容易被反驳,所以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论据。

1. 以经验为基础的论据

从过去经验里,观察总结出来的规律,这种规律其实并没有被严格验证过。

【案例】

有一种介绍进化论的说法,“进化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你看从猴子到人,明显就是这个趋势”,这就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论据。

最简单的反驳方法就是找一个反例。你可以这么反驳:如果进化是从低级到高级这个逻辑是成立的,那人类的肌肉应该是越来越发达,但人类祖先有一个基因突变,导致他们下颌的肌肉萎缩,这对进食来说明显是不利的,这不就是从高级到低级了吗,但人类并没有因此被淘汰。所以说,进化是没有方向的,并不是简单的从低级到高级。

2. 以权威为基础的论据

它的逻辑是:因为某权威的专业能力很强,学术地位很高,所以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作者认为,没有权威说什么都是对的这种逻辑,即便是权威,也要给出合理的论证。

3. 用普遍的文化作为论据

所谓普遍文化,就是虽然没什么严谨的证据,但人们普遍都相信的事情。

【案例】

人们都说秋天要穿秋裤,因为天气冷,不穿秋裤会冻感冒。但实际上,在严格的科学实验里,并没有发现降温会导致得感冒的概率上升。秋冬容易感冒,是因为入秋之后,空气干燥,风又大,所以就有利于病毒飞起来,病毒飞到鼻腔里,就会得感冒。

4. 以信念为基础的论据

说的就是,我一直相信一个观点,它是我的信念,因为是信念,所以我觉得它一定正确,完全不容置疑。作者认为这种论证方法属于胡搅蛮缠,文章中千万不要出现这种论据,这属于低级错误。

四、修改初稿

1. 对文章整体架构进行调整

有经验的读者不会一上来就逐字逐句读一篇文章,他会先从整体上看看文章的架构,然后才决定要不要精读一遍。所以我们在修改的时候,要对文章的整体架构进行调整。作者认为,要把文章的导言、正文和结尾,这三部分分清楚。

2. 保证主题的连贯性

所谓主题连续性,就是说一篇文章可能会提出若干个论点,但这些论点不能是散的,要有一条逻辑线,把这些论点串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文章的主题,可以清晰明确地传递给读者。

金句

1. 所谓“对象感”,就是你要想象你对面坐着一个人,他有什么知识背景?你的研究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只要你在写作的时候,想到对面坐着一个人,写作自然就带有对象感。

2. 论证首先要提出观点,然后把观点建立在理由的基础上,把理由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这就形成了一个论证。接下来,把这个论证里可能遭到读者质疑的部分拿出来,承认它,并且给出你对这个质疑的看法。

3. 有经验的读者不会一上来就逐字逐句地读,他会先从整体上看看文章的架构,然后才决定要不要精读一遍。所以我们在修改的时候,要对文章的整体架构进行调整。

4. 文章一开始,你就要亮出核心论点。然后在正文部分,不断地对核心论点进行强化论证。在结尾的时候,再一次强调你的核心论点,这样才能保证文章主题的连贯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相见恨晚说的就是看到这本书的感觉吧,被论文虐得死去活来的日夜里,早看到这本书,死也瞑目。文科研究这么玄而又玄的东西...
    丘八阅读 11,736评论 7 13
  • 一、建立对象感 你把研究写成文字,就是期望有一天,别人在解决同类难题的时候,可以参考你的研究成果。所以在写研究报告...
    鸭梨山大哎阅读 616评论 0 1
  • 研究是一门艺术(韦恩·布斯&约瑟夫·威廉姆斯&格雷戈里·卡洛姆)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写作最基本的方法论以及做研...
    danielyu小于阅读 1,551评论 0 0
  • 前言:汇集你的论证 假如你已积累了遍布电脑桌面或占满硬盘的大量数据(如注释、复印件、摘要),此刻就应该立即着手进行...
    区块链赚小钱阅读 1,121评论 2 6
  • 十天军训就这么匆匆结束,心里有些触动 训练期间突然人声嘈杂,大家都抬头望天,果然,仰头便看到了彩虹。 每天起...
    bblacky阅读 23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