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把早餐端上了餐桌,就喊先生和女儿吃饭,女儿很快过来坐下,先生还在阳台上侍弄花草。
我和女儿想等先生过来一起吃,却不见他过来,我反而看到先生拿灭虫的药,他准备给花草喷药了。
我们平时吃饭都喜欢在客厅小茶几上吃饭,客厅和阳台是相通且开放的,我想着饭菜都在桌上,他一喷药,万一有汽雾再飘过来。
我赶紧说:老公,先过来吃饭吧!吃完饭再喷药。
先生:你们不用等我,先吃吧,我喷可快了。
我也是无语了,好吗,此时我们的谈话不在同一频道上。
此时我想起院长讲过的一个例子:院长到上海去讲课,有一个学员特别热情,给院长盛好一碗汤端过来,院长看到她的大拇指在汤里。院长提醒到“你的手跑汤里了”,学员很爽快地说“没事院长,我不怕烫,你赶紧喝吧”,院长还能说啥呀,只好说“那你不怕烫,我也不怕烫”。大家听明白了吗?院长给我们讲这件事情时,都笑爆了,感觉那个学员太可爱了,考虑的是汤是否烫而不是卫不卫生。那个学员和院长当时就不在同一频道上。
我把这个案例讲给先生和女儿听,然后告诉先生:老公,今天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这边要吃饭了,你喷药的话别污染了饭菜,等吃好饭你再喷,也不差那一会儿。结果你解读成别的意思了。
先生:你看,你当时要这样说我就不会曲解了。
我:咱中国的文字含义太丰富了,我自认现在表达够直接了,还不够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先生: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产生的误会都是这样产生的。
妞:有时候我表达啥意思都得给你们解释几遍。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同一频道该多好啊!
我:爸爸妈妈年龄大了,没你思想先进,你可别嫌弃我们,我们不理解时,你耐心一点,防止爸爸妈妈被out了。
妞:看在你们俩平时对我这么好的份儿上,我答应了。
总结:想要同频,就要沟通有结果;家庭关系中要想达到沟通的目的,就要规范自己的语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一旦发现自己的表达被误读时,及时和对方进行确认,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