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格外妖冶的今日,我不谈爱情,只谈亲情。
给妈妈。
之前,比起爸爸,我更爱妈妈。这样的爱更多的成分是感激。
小学的时候,总是被别人称作“书呆子”,我一点也不反感,竟有些许自豪。我太爱书了,一天一本不在话下。再加上班级读书氛围浓厚,老师提议的交换读书让爱书的我们受益颇丰。那时候读书范围限制在世界名著和科幻小说里,依然乐此不疲。下课看、路上看、写完作业看、夜深人静藏在被窝里看。。。
这些,让我们都付了代价,等我小升初的时候视力已经直线下降。还好我没有像后桌女孩那么惨,停电了继续读书,蜡烛把被子烧坏了,而我仅仅撞过一次电线杆而已。
初中开始,我看书着魔,发展到后来根本不爱听课。
我没日没夜的看书,除了语文成绩稳定优秀,其他的一塌糊涂。
凭着初高中好文笔,很多老师对我的上课看小说行为极度容忍。我头也不抬的看书,最后的结局是参加高考复读班,考上一所十分不满意的大学。眼睁睁看着小学同学统统奔赴梦想中的大学,我很后悔以前没有好好学习。然后幡然醒悟,。那个时候的悔恨和内疚让我开始反省,我没有放任自流,严格自律,埋头学习。课外时间泡在学校图书馆里。还是感激自己大学为时不晚的亡羊补牢,让我再我行我素这条路上没有迷失的太久。
喜欢看书,当然就喜欢买书。静下心来埋在书山中度日的时光让我感觉十分富有和骄傲。
工作了,空闲时间依然被喜欢的书本填充。而周围同事,空闲时间皆是电脑手机。
回忆起小时候,被妈妈捉回自己身边,捧着小姨不远万里邮寄来的作文书和童话书,被睡意侵袭的午后,昏昏沉沉看着眼前的密密麻麻,听着院里小伙伴由近及远的玩闹声,满心哀怨。
这样的状态没有持续太久,有一天被一篇文章深深吸引住,未知的新鲜世界突然就在眼前铺展开来,震惊而向往。原来,除了这个人口众多的院落,除了这个一眼望不到头的小城,还更为辉煌壮丽的大千世界。因为兴奋,所以陶醉。如同许多年后,这样的体会被书本中的“人因为无法满足于自己身处的地理与时间局限,因此要靠阅读来拓展视野,并且以已有的经验去联结陌生的见闻”来表达。
很多年后的今天,突然回忆起的这个情景让我感慨万千。
妈妈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对我的约束和引导让我感激至今。因为她 ,我和别人的童年不一样,因为她,我和别人的今天截然不同。所以,时至今日,最好的回报便是一如既往的坚持和热爱。
我爱她,因为伟大。
给爸爸。
爸爸缺席了我和哥哥大部分的童年,所以,小时候,对爸爸陌生又畏惧。
因为工作缘故,爸爸偶尔回家。对爸爸的印象来自作文书上父亲的严厉。
第一次感受来自爸爸的温暖是在生病之后。半夜高烧不退,妈妈无助的打电话给爸爸,爸爸居然骑着摩托车从上班的地方赶来。那时觉得惊喜又害怕,喜的是爸爸的在乎,怕的是自己不好辛苦了爸爸。但是,爸爸在,坚实的后盾就在,住院期间,我可以尽情的以生病为契机撒娇喊痛,而不再努力克制,仅仅是担心妈妈的眼泪流下来和无助洒下来。
直到长大后,才知道了我家离爸爸单位的路程与骑车的艰难。感动又自责。
小时候,对爸爸并不心存期待。印象中,爸爸可以不在家,但妈妈永远都得陪在我身边。
后来,举家搬迁,从小镇到小城。依稀从妈妈口中得知爸爸的努力和辛苦,竟有些许心疼。对爸爸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每次回家,爸爸总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我随口回答什么也不要。因为想要的妈妈都给买。几次之后,我看出了爸爸的落寞,觉得这样不好,就跟爸爸说想要买书。爸爸又惊又喜的带我去了新华书店。一路上跟我讲,爷爷活着的时候,有一套四大名著,后来从老家搬出来留给了小叔,他帮我去找回的时候已经不知去向。我和爸爸相距不近不远的走着,看见不远处,跟我年龄相仿的女儿搀着父亲撒娇的一幕,有一丝惆怅。原来父女可以这样亲昵。所以,当我尝试着搀起爸爸的胳膊,陌生感消失,安全感爆棚。老爸下意识的揉揉我的刘海。
原来,我的爸爸和书上写的爸爸不一样。他不会因为我学习不好就阻止我看课外书,他不会因为我成绩考得不好就大发雷霆。他很爱我,但是,表达的方式含蓄又隐忍。
后来,爸爸回家的时候会带着精装版的辞海或者三言两拍。他也会从我的书堆里挑出几本带回单位看。他会假装无奈的对着层层落落的书开玩笑说,等我出嫁的时候还得劳烦他找辆大卡车帮我搬书。
现在,我出嫁了,爸爸也变老了。每次提着拉杆箱回家搬书,爸爸会说,少点搬,一次搬完怪空荡荡的。。。
520,爱爸爸,爱妈妈,爱家人,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