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的来源,在于擅长。这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一点。
我们通常认为,音乐、绘画的美,宇宙、数学的谜吸引艺术家、科学家,让他们投入一生的热情。我们也常羡慕别人,有一项愿意为之奉献终身的爱好或者事业。却总觉得自己事事了了,总是浅尝辄止。常发现弹吉他很酷,练几天却太苦,画油画很高雅,上了几堂课觉得自己好像没这个天分。于是走走看看,试过许多吸引自己的东西终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挫败感结束。相信大部分人都有类似的体验,我们有对美好的向往,却缺乏持之以恒的热情。
而这种可以持续一生的兴趣和追求来自哪里呢?来自于比较,来自于擅长。和其他人相比,自己更擅长;和其他事相比,自己更擅长。
我认识到这一点,是从学英语开始。
许多年前高考,英语140分(满分150),和许多考霸相比,当然是小巫见大巫,和许多口语接近native speaker的人相比,我的口语也很着急。但从各种英语考试来讲,却从没难倒过我,一般都是不用多少努力,就可以拿到高分。就拿高考来讲,高中阶段的英语课几乎都是我的睡眠时间。军训式的高中训练,非常熬人,不可能哪门课都付出百分百努力,而英语我觉得驾轻就熟,几乎不怎么听课、做题。但几乎所有的英语考试,我基本可以维持在130分以上。英语老师一般是见到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又无可奈何。我只用了其他科目三分之一的时间,英语便考出了我所有科目中的最高分。考试之外,我至今维持着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喜欢阅读原著,听英文电子书、BBC广播剧,可以不用字幕看美剧,没有去过英语国家却比好多留学多年的人熟悉各种俚语。许多出身跟我相似,比我成绩更好的人,见到英语都躲着走(时代如此)。而我相信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恐惧,反而见到都会觉得很亲切。
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如何对英语产生的这样的感情呢?
我在一个小乡镇长大,没有见过外教,亲戚朋友没有一个人会讲英语。当大城市的孩子在幼儿园、小学已经有开英语课的时候,我对字母的认识还只是汉语拼音。
直到有一天,小学升初中的暑假里,初中的几个英语老师在小镇中学破天荒的开了一个辅导班!只需要50块,就可以呆20个整天。许多孩子的父母终于找到了救星,赶紧把孩子送来,目的是有人看管便不会去河里游泳、山上乱疯。我也是这样的孩子之一。而老师们对自己的定位也非常准确,从来没有想教人什么,每天上一两节课,无任何考试、测验,上完了课便和学生们打牌…后来想想,这样放松的学习环境再也没有过了。就是这样,在夏天打牌的间隙里…我学习了26个字母,学习了desk, chair,book等高级词汇…并沾沾自喜。于是升初中了,我搬家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新的学校,而令我震惊的是,我的可爱的同学们都不会唱字母歌,更不会使用“高级词汇”!
于是,我觉得自己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老师是一个漂亮的女大学生,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也极其罕见。于是,我们俩因为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一拍即合,她对我青眼相加,常常单独辅导我,而我,也慢慢把其他孩子远远甩开(大约10几个单词和几个句子的距离)…而最重要的,当然是自信心的培养。从那时起,我一直觉得自己擅长的科目是英语,而就是这种信心,让我觉得语言的学习对我来讲是一种享受和嘉奖,而不是负担。
而这种兴趣,仅仅来自,一开始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比别人强一点点。
而这种自我感觉擅长的培养,来自于会赞赏的人,来自于正反馈。在我的故事里,这些赞赏的人是带着崇拜目光可爱的同学们和赞许的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中,则应该是鼓励的父母。甚至是成年人,在任何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中,都应该至少在一开始比别人更刻苦一点,不是为了成就更大或者攀比,而是为了获得老师、同行的正反馈。一旦自己觉得比别人更强,就会慢慢的爱上它,爱上弹琴,爱上绘画,爱上写作,爱上调酒,爱上原先计划爱上的各种炫技和专业。人的精力有限,除了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很难在许多方面同时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却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让许多领域,都成为“我的领域”,别人一想到相关的问题,就会想到你。
兴趣从何处来?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