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口气看了余华三本书,《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唤》、《活着》。
纵然是一个除了青春文学小说之外,国内大多数小说都没看过的人,倒是国外名著略有涉及,但遇上余华,好像对中国文学小说情有独钟了。
托这次疫情的福,把之前欠下的书看了一遍,毕竟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几年的人来说,读书可能是一件特别难以坚持的事。
但是读书这件事,却是世间上颇为公平的事。
毕竟在古代,十年寒窗苦读,一朝中举翻身入仕,便前途光明。
现如今,高考也成为众多人人生中的分水岭,尽管我们都不喜欢应试教育,但却是众多寒门子弟步入社会的一张名片。
所以,当你拥有一定的知识与见识,你就比一般人更具有魅力。
在去年的考研大军的行列里,有一位我高中时的同桌,虽不推心置腹,但是忽悠了我好几年的生日礼物的和每年过年都会呼唤我出来聊一聊的交情,我给他发了一条消息,说他终于变成了有学识的人了。
后来他跟我说,其实没抱很大希望,只是想去试一试,工作几年后重回课堂,仿佛有了些许与以往不同的感受。因为他发觉,人生中相对于其他事,好像只有读书这件事情,最为轻松了。
尽管我们都不是特别出色的人,读书时期也没有考过第一名,但唯独阅读这件事,坚持了许多年。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就说过:“你不必非得看过多少本书,但你要看中这沉默,这黑夜,它教会你思想而不单是看书。你可以多看些书,但世上的书从未被哪一个人看完过,而看过很多书却没有思想能力的人却也不少。”
是呀,看书这件事,并不在于你看过多少书,而在于看过之后你记住了什么,由此悟出了什么。
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修养,不是你读书的数量,而是那些你记住了的知识,因为那些才是别人难以剥夺的财富。
就如董卿在节目中表示,她从来不会重复看一本书,这本书读过一遍之后,就会去读另外一本,因为人的时间有限,这些时间需要分配给其他事情。
在很多人看来,越喜欢的书,多读几遍也无妨,因为喜欢,倒也值得。
而我觉得,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深读一本书也好,一本书只读一遍也罢,只要能够带给你精神上的愉悦,倒也没那么讲究。
毕竟,书籍就像是一位老朋友,吞噬你的担心、害怕与惆怅,是使你全身心放松的故地。
如果真的爱书,不如去逛逛24小时营业的图书馆。因为,每一座城市都没有最为平等的地方,而最有价值的只有一个,公开图书馆。
然后,遇见与你一样,喜欢阅读的人。
/End.
/图丨pixabay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陈晨的呀,90后天秤座女生一枚,非自由撰稿人,影视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