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去书店搬回一撂书,其中一本是路遥的《人生》。
这本书风靡时,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是通过听广播小说,断断续续了解了大致情节。印象里一直觉得巧珍是位柔弱的姑娘,被动地接受着高加林的爱与不爱。
再读纸质书,才知这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姑娘,实际上是位勇敢的姑娘。她看不上老实巴脚的农村小伙马栓,却喜欢上了有不一样精神的有文化的高加林。
因为没上过学,巧珍有些自卑,一直暗恋着加林,晨起目送他离开村庄去学校,晚上又看着加林带着倦意回到村里。
直到有一天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身份被三星顶替,灰溜溜回到村里当起农民,巧珍姑娘又高兴又难过。难过的是高加林这样有文化,却教不成书了,高兴的是高加林这时候才有可能注意到自己。她看着拼命劳动的加林,很心疼,总找机会接近他,并勇敢地向加林表白。
高玉德老两口蒸了一锅白面馒头,让加林拿去卖好换些零用钱。巧珍悄悄地跟在加林的身后,看到加林提着篮子,在城里集市转了半天,羞于吆喝,一个馒头没卖出去,就拦住了加林,接过馒头送到二姨家,又用自己的钱垫给加林,假称馒头全部卖出去。
在回村的路上,巧珍安慰加林,农村天地广阔,回农村也没啥,只要有个可心的家,生活一样过得畅快,她表白:她愿意和加林一起过。加林干不惯农活,她可以让加林在家呆着,自留地里活她去干,她还可以让加林像在学校一样,每周可以休息一天。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是老话,一个弱女子竟然可以这样说,这样想,愿意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说明她是如何深爱加林。
加林的内心有些复杂,一方面贪念巧珍的美貌和炽热的情感,一方面又不愿一辈子扎在黄土地上做农民,而与巧珍的结合,将把他一辈子拴在这块黄土地上。
念头及此,加林就开始刻意躲避巧珍。而痴情的巧珍每天变换着衣服,并守候在家门前的树下。等加林明白了自己的内心,想去找她时,她就从树下走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