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人聊天的时候,你回应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时,习惯说:对的,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是这样想的……
还是直接说:不对。我认为……
一般关于沟通的教科书会给出第一条选择:承认差异,尊重不同,委婉的表达,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但是,注重效率,传递决定的人会说:我认为不对就是不对,毋庸置疑,我说了算,没什么好啰嗦的。
场合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学会不同表达,代表着情商高吗?
如果把沟通当做是一项技能,你自然会去修炼,升级打怪。
如果把自由自我当做是一种定位,你自然不会理会互动中别人的反应。
从生涯的霍氏职业兴趣的角度来讲,对人感兴趣、对人际关系敏感的S型人,自然会非常主动去掌握沟通方法和技能。
对工具感兴趣,善动手的诚实的R型人来说,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太多的迂回和太极。
未来,越来越多呈现个性,尊重独特风格,这一切估计就没有太多争议了。
2.如果遇到两个观点不同的AB在你面前聊天,都看着你,希望你给出意见,你可能的说法是?
你不对,他对!
你俩都对!
你俩都不对!
我听到的很赞的回应是:你的说法符合了我的猜测。
只是“猜测”而已,我也不确定我的观点对不对。
对另一位来说,依然保留了他的观点。
是不是很中立的,很客观的一种表达?
3.一新闻,说现在的孩子,喂饭喂大的,所以,自己吃饭是不是吃饱了,都不知道,都要问一下:妈妈,我吃饱了吗?
我一听,确实是那么回事儿:有一种冷,是妈妈觉的冷,有一种饱是妈妈认为没吃饱。
话音刚落,朋友说:我就是这个妈妈。
我一愣!
朋友说:我家的从小肠胃不好,在物质丰盛的年代,每次体检,都说“营养不良”。孩子吃饭如吃药,都吃的特别少。所以,我总是各种方法让她多吃点儿。所以,她也会问:妈妈,我饱了没有?
所以,不要轻易地去评价一件事情。
我们观点往往来自于常模,标准化样板的普遍水平。
而且,只是一定时空的产物。
叙事,听别人说生命故事,会理解世界的不同。
耐心点,好奇点。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449天,坚持跑步47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