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分,季节平分,昼夜平分。春风至,万物生,此时节,春意渐浓,阳光和煦,万物复苏,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宛如大自然中的一位丹青妙手,将大地晕染得五彩斑斓。
在这个平衡和谐的节气,有人竖鸡蛋,有人放风筝,有人思伊人,有人赏春景,有人吃春菜,有人举行春祭,有人忙于耕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看看。
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刘长卿看到桃花开,燕子来,河边有人放风筝,吟出“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的诗句。想来他也会顺应风俗竖鸡蛋,祈求好运,希望那不太平顺的仕途走得顺利一些。
比刘长卿小三十多岁的权德舆,则一路走到了权力的巅峰,官至相位。但他也有自己的烦恼,远离家乡,心中思念的人不能相见——“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所思终不见,还是一含情。”
几十年后,正从宣州前往长安上任的杜牧,途经南阳时,欣赏到美好的田园春景,在农家避雨时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七百多年后,明代年逾古稀的诗人方太古出游,正碰上乡村春祭,热闹非凡,人们祭祀后半醉而归——“村村社鼓隔溪闻,赛祀归来客半醺。水缓山舒逢日暖,花明柳暗貌春分。”
一百多年后,清初著名诗人宋琬看到农家的忙碌与温馨,老农夜半喂牛时,会叫醒老伴,商量第二天春分种树的事情——“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遵循自然规律,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才能领悟“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实滋味。
清朝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美食家袁枚心情很好,写了一首《春风》,“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袁枚写得也是生动有趣,把春天最美的景色,还有不一样的春风描写得出神入化。
来到现代后,著名作家诗人冯唐看到春天来临了,也不知道在想念谁,很是感慨,写出经典的情诗《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被无数人引用,广为流传,可见其魅力之大,语言之经典,有大自然的象征,有春天的象征,诗人将春写活了,将爱写得情浓味足,将你写得至高无上。
原来春风一直都这么美好!春风至,万物生,让我们拥抱春天,感受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