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论语》
系统正见:《习 主席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家道传承》《师道人生三》。
发心:做一名基本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
正见:正己化人。
感悟:
伊川国学会和洛阳明德书院结缘之后,引进了一套非常优秀的课程,就是李显峰老师的教子有方课程。上次伊川文化好老师分享学习之后,大家讨论决定马上开始第六期课程。我心中暗想:第五期教子有方宣导课是我来上的,如今半年的时间里再没上过教子有方课,恐怕我已经忘了怎么上,这次的课程陈老师会怎么安排呢?最好不要安排到我,因为繁重的工作已够我受的了。我既怕麻烦又怕上不好,这样就天天提心吊胆,唯恐接到陈老师的电话。
周二的时候,我发现文化好老师共修群中发布了一条上课信息,第一节宣导课是由昌老师来上的,终于放下心来,再也不怕陈老师的电话了。下课的时候打开手机,看到了陈老师的一个未接电话。我想:只要不是让我上课,干什么都可以。马上大胆的把电话打回去。谁知陈老师接到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下周的宣导课你来上。什么?不是明明已经安排了昌老师?为啥还要我来上?陈老师说:通知发错了,还是你来上。这真是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昨天,把以前的课件、资料全部翻了出来,细心的进行了梳理,怕自己讲的时候讲不好。忽然想起前几天蔡老师上过一节宣导课,就把老师的课程从头到尾听了一遍。老师把课件进行了很大的改动,从教育的七把刀入手,再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将课上的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听了蔡老师的课,自己一下子又没了主张:一没蔡老师的课件,二没蔡老师那样高瞻远瞩,融会贯通的智慧。一下子又着急起来,爱人开导我说:有什么课件上什么课,你是不是想的太多了?把资料和课件对照完毕,看看表已经十一点了,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满是对讲课的担忧,这样大概到一点多的时候才迷迷糊糊地睡着。
早上五点多起床,算算时间只睡了四个小时。吃饭时和爱人说起昨晚没有睡好这件事,爱人说:你每次做事前都想的太多了,左边想一想,哦,我没有蔡老师讲的好怎么办?右边想一想,呀,人来的太少怎么办?台上想一想,哟,时间不够怎么办?上课只想着上课,管好你自己就可以了,想那么多干嘛?哪怕有一个人受益,也是你做了一件善事,想的太多,反而给自己背上了一个大包袱。听完爱人的话,又想起老师说的,做事犹豫不决,前怕狼后怕虎,都是自己发心不够,我执在作怪,有了发心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什么都做了,什么都不要,这才是最终的目标。
把国学会当作行善的平台,把学员当做成就我的机缘。忘掉小我,静心投入。带着这样的想法,终于站在了讲台上,也没有那么害怕了,整个过程还算流畅。不足之处就是时间上把握的不太到位,有点前松后紧。感恩教子有方课程,感恩国学会提供的平台,感恩杨老师陈老师的精心主持,感恩学员老师们的积极互动,让我有了这次锻炼和行善的机会。
因为今天小小的善行,让我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种善因得善果这些话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女儿的男朋友家在张掖,本来两人在广东已经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但唯一的遗憾是离家太远。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他有想回到张掖的打算。今天张掖最好的一所高中到兰州招聘老师,星期五的时候他已经坐飞机赶到兰州参加今天的面试,想借此机会回到张掖。我回家后赶紧问面试结果,女儿遗憾的告诉我,他面试的成绩第二名,但招聘只要一个,我问:还有没有回旋的余地,用不用再花点钱找找关系?女儿说:没戏了,下一年吧。放下电话,失望至极,不到十分钟,女儿又打回电话说可以回去了,招聘的领导说想回去也可以,就是今年先不算编制,等明年他们学校的十多个老师退休后可以再申请编制。招聘的领导顺便问起他为什么要签到广州,他告诉领导因为女朋友学的是心理学,不太好找工作,领导一听,说这个学校特别缺心理老师,就是今年也没有编制,一年后才有,问他们愿不愿意回来。没想到一下子把两个人的工作基本解决。我和女儿开玩笑说:你们让我经历了从满怀期待到逐渐失望再到燃起希望的过山车经历呀。
人生中之所以有意外的好事发生,都是因为我们在以前的某个时间节点上种下了善的种子。因此,作为父母,要有清晰牢固的因果观,行善有信心,作恶有畏惧,今天和大家共同分享学习的善行,竟然让我收获了如此的惊喜,这难道不是行善的神奇力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