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问一下大家,大家不远千里,来到大学,为的是什么呢?
有的人可能想谈一场纯真的爱情,体验多巴胺分泌,心跳加速的感觉;有的人可能心想终于解放了,可以好好浪一把;有的人可能(会)像韩剧《我的id是江南美人》(里)的女主角姜美来,仅仅只是单纯地想交几个知心朋友;有些人可能比较有野心,想快速掌握营销技能,早日创业打拼,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有的人可能只是想把书架上那一排书看完......大家的兴趣和志向各有不同。
大学就像是乌托邦,给予我们充分的自由,稳固的安全感。大学也充满了探索和成长的机会。
然而,胡适先生曾在北大演讲时说“给你自由,不独立,仍是奴隶。”这让我觉得十分不可思议。的确,我们获得了自由,我们可以自主创业,自由恋爱,不受干涉地作出我们自己的选择,但为什么我们仍然是“奴隶”呢?直到我思考了一
我们填报志愿的时候,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还是只是因为听别人说这个专业有前途,或者只是接受父母的意见?)
我们决定创业,是不是只看到了少数人的光鲜,所谓的连市场行情分析?
我们看了很多文章,买了不少知识付费,自我感觉良好,感觉脑子里增加了不少新观点,但那些独到见解是源自你自己的思考,还是只是别人观点的复述?
你想在大学好好浪一把,是否只因高中老师曾说上大学你就自由了,来到大学发现课程作业量相对初高中少?......不知不觉,我们成为了他人思想的奴隶。
可能受教育体制和集体主义大环境影响,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学校采用的都是海绵式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海绵,知识当作水,强调如何快速吸收,如何在标准答案只有一个的考试中获得高分。这种思维能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知识,快速掌握要领。
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思维模式下的我们极易成为他人思维的木偶,不利于思维独立。为什么我们要上大学?也许我们是为了自由,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但其实更多的是思想的独立,学会运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
我们该怎样保持思想的独立?我们就要有批判性思维。那么什么又是批判性思维呢?
批判性思维方式又称淘金式思维风格,把信息比作沙砾,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出质疑并试图解决困惑,才能从中找到金子。过去的海绵式思维教我们在阅读中尽可能记住更多信息,用下划线勾画重点,并且多读几遍,确定没有遗漏任何重点内容。我们会记住作者的推理以及观点,但很少做出评价。而淘金式思维强调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提出问题,对作者的推理结论进行质疑,这些疑问可以帮助读者发现文章最有意义的观点或者观念。
一个例子,从一个学心理学的大家都知道的悲剧——Kitty Genovese事件说起。1964年,29岁的Kitty在位于纽约皇后区Kew Garden的家中被害,这一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据《纽约时报》报道,有38个人从自家窗户看到了行凶过程,但只有一人报警,且报警时为时已晚。
当时的报纸媒体对此事大量报道,宣起人们愤慨、恐惧、憎恶等强烈的负面情绪。心理学家也根据无人报警的情况,此发明研究“旁观者效应”“责任扩散”等新名词。批判性思维者会如何处理呢?他们会问除了报道采访的旁观者,还有其它的旁观者描述吗?现场有实拍么?
就在不久前,Kitty的弟弟制作了一部名为《目击者》的纪录片。根据他在这部电影中所展示的实拍场景,并非所有旁观者都冷漠无情:一个目击者在窗口大声呵斥凶手,另一个目击者在Kitty离世时将其抱在怀中,也有其他目击者在此期间报了警。
不要被热情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审慎、旁观、怀疑的态度,去尽可能地了解事实,接近真实,还原真实。上大学,是为了培养一种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学会以一种理性的姿态面对世界,才是一个大学生应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