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刚过半,我收到了一条特别的消息。
“徐老师,我最近有点不开心。”是博雅发来的。那一刻,我忽然想到,她不再只是那个课上活泼爱笑的小姑娘,而是渐渐长大的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心事。我回了句:“怎么了?方便和老师说说吗?”
等到她愿意开口,已经是第二天下午。那天阳光很热烈,我在家里网络培训,微信弹出她的语音消息。
“徐老师,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她声音闷闷的,“同学们都去学舞蹈、去旅游,我什么也没学,也没去哪里,好像都比我厉害。”屏幕那头,是一个小女孩藏不住的敏感与失落。我似乎看见她趴在桌上,书包扔在一边,窗外是夏天的风,可她心里的风景却有点灰。我回了一个电话过去,电话那头的博雅声音有点哽咽:“老师,我也不想总想这些,可就是忍不住……好烦啊。”我轻轻笑了:“博雅,你知道吗?老师小时候也会羡慕别人暑假能去外地玩,自己只能待在家写作业。但后来我发现,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暑假过得最热闹的人,而是能从平凡日子里找到小收获的人。”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她小声问:“那我能做什么呢?”
“比如,把你每天看到的一点小发现写下来,或者读一本喜欢的英语绘本,把好句子记下来。别急着追赶别人,先看看自己喜欢什么,也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她嗯了一声,声音听起来轻快了些。
放下电话后,我坐在桌前想了很久。成长啊,从来都不是一路欢笑,也常常伴着比较、怀疑和自我否定。而老师能做的,不过是接住孩子心里的那点不安,说一句“没关系,我们慢慢来”。
几天后,我看见博雅分享的照片:窗台上养的小绿植、练习册上的新单词,还有一只蜗牛慢慢爬过她写的暑假日记。她写道:“虽然很慢,但它也在努力往前爬。”我看着照片,忍不住笑了。或许,这就是成长最真实的样子:有烦恼,也有勇气;有迟疑,也有小小的坚持。
而作为老师,我只希望,无论走得快还是慢,孩子们都能记得:有人一直在身后,默默为他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