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香米傻

图片发自简书App

“米傻”这个叫法,只在罗秀独有。

在故乡罗秀,大多用糯米做的糕点,都称之为“米傻”(至于为什么叫“米傻”,本人推测,糯米经煮变得黏黏腻腻不开窍,与“傻”同义)。

汤圆被称“米傻”,糯米粽子被称“米傻”,膝头拍被称“米傻”。

“膝头拍”在罗秀不叫“膝头拍”,罗秀人称之为“拍撑傻”(“撑”即镬头)。

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拍撑傻”是罗秀家家户户过年必作的一种糯米糕点,也是我们过年主要的小吃。

小时候,除夕前一晚母亲把糯米泡在水里。

除夕早上,我们排队磨米。队里只一个大石磨,零零散散十多户人家,磨完也得大半天。

石磨摆放在一棵大树下,我把从家里带去的T型木头长把子安在磨把上,另一头用绳索挂着树枝,母亲便双手抓住把子推过去拉回来,磨盘就转了。我拿勺子舀半勺米半勺水立在一旁,磨盘转三圈,就把勺子里的米往磨盘上面的小洞里灌一次,磨盘转起来是不能停的,我必须眼疾手快,时刻准备着。

磨盘不停,乳白色的米浆便顺着磨槽潺潺流向系在槽口的棉布袋子里。眼看着就剩最后一勺米了,我便央求母亲给我也拉拉磨。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石磨也只转半圈。不管我怎么推怎么拉,磨盘再也转不起来,我只好在大家的笑声中退了下去。。。

装了米浆的棉袋系紧了袋口,扛回家搁在木桶上,母亲拿来两根扁担,一头伸进木桶里竖在棉袋两边,再把扁担另一头捆起来,这时候就会看见棉袋在扁担的挤压下不停地往木桶里滴水。

“这样子要夹几耐啊?”

“一夜。”

大年初一起床来,看见木桶已然半桶混浊的水,棉袋再也没有水在滴了,米浆也变成了硬邦邦的米粉团。

母亲把棉袋里的米团倒进陶缸,掰碎,揉搓,加入红砂糖,继续揉,直到糖和粉融为一体,米粉变成糖色,米粉面平整光滑得可以照见我那“米傻”一样圆的脸。

吃过早饭,母亲在灶上安了平底撑,准备煎“拍撑傻”。

“细妹,你今日要在屋帮我烧火。”

母亲一句话,我一整天就别想出门了。

煎“拍撑傻”烧的柴火是山上松树掉的松针,需要一个人不停地往灶里添。

火起,母亲往撑锅里润了油,右手抓起米粉团,捏圆,印在撑锅里,随着滋滋作响,米粉团逐渐摊开,母亲用镬铲把粉团翻个身,并且不断地拍打,直到粉团变成理想中的绵软、浑圆与香酥。。。大约“拍撑傻”名称便是由“拍打”而得来。

煎好的“米傻”十个一沓叠整齐,到晚上会看见很多个“圆柱体”把簸箕挤得满满,一屋子都是“米傻”特有的油香、米香、糖甜混合的味道。等到初二给舅父拜年,必定带上五六沓,拜年回来后,你会发现带回的“米傻”比拿去的多。

初一开始,村里的节目是篮球赛。自由组队,自己生产队的比赛那是必看的,球赛结束回家来,往灶里添了柴火,烧热了锅里的白粥,剩下的火灰便是烤“拍撑傻”的最好材料。

火钳张开一点角度,变硬了的拍撑傻摆在火钳上,伸进灶里烤,眼看着拍撑傻慢慢起泡耷拉,就拿出来翻个身,再烤。十有八九粘上火灰的,抖抖也就吃了,嘴巴里更是多了一种炭香。。。

“拍撑傻”在今天已经被高大上的年货取代,偶尔收到某个亲戚送的,也只是吃它一个半个,虽然没有了儿时“炭香米傻”的味道,心里却因为吃过“米傻”才有了过年的感觉。

而今,母亲去世十多年,再也未能吃过炭香米傻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格式化代码 快捷键 Ctrl + Shift + F 设置代码格式 Java:Preferences - Java...
    lllaser阅读 1,495评论 0 1
  • 有一天在看阳台上的多肉时发现小青蛙的位置和仙客来伸出来的大叶子刚好可以形成一个小画面,还专门把小孩叫来一起看我的新...
    花手鞠阅读 2,571评论 0 2
  • 我在之前的文章《敏捷团队的办公室设计 》中曾提到过作为管理者需要为敏捷实践的开展提供最大的便利。 本文从敏捷团队的...
    万学凡阅读 3,733评论 0 1
  • 这个电影很触动我。 控制不住的甚至哭出声来,黄晓明抱着章子怡哭,我抱着洪臣哭,哎呀,洪臣说我比黄晓明哭的还厉害,讨...
    会画画的段小姐阅读 1,449评论 0 0
  • 天干地支 简称“干支” 源于古代对天象的观测 10天干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12地支 子(zǐ)、丑(chǒu)...
    莫德里奇先生阅读 4,22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