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思慢想》共读内容
易仁永澄老师向全体活动参与者示范序言第三部分的分析阅读。
以中信版为基础,台版和英文版做对比,分析阅读了序言的第三部分“快思考,慢思考”(台版对应“我们现在在哪里”),归纳为以下五部分内容:
### (一)主要目标:展示大脑工作机制
### (二)对“直觉”的阐述
1,未明确定义直觉
2,示例通过直觉给出的判断
3,专家直觉的原理
### (三)直觉思维的机制
遇到问题自动启动直觉思维机制。
1,问题不难,启动专家直觉
2,问题较难,启动情意捷径
3,自动搜索直觉都失效,启动慢思考
### (四)快慢思考的区分
1,快思考,直觉型思维,有两种形式专家直觉和捷径直觉
2,慢思考,作者未作展开
### (五)本书讨论的内容
1,系统1的运作方式
2,系统1和系统2的相互影响
永澄老师厘清的关键点:
判断分为直觉判断和理性判断
系统1-直觉判断:专家直觉和捷径直觉
系统2-理性判断
###作业
永澄老师的作业:
1,完成序言脑图,发到全群。
2,开发序言课程
参与者作业:
1,今天的收获和感想
2,提出问题
新概念
【镜像神经元】脑中的神经元网络,一般相信是储存特定记忆的所在;而镜像神经元组则储存了特定行为模式的编码。这种特性不单让我们可以想都不用想,就能执行基本的动作,同时也让我们在看到别人进行某种动作时,自身也能做出相同的动作。
永澄老师的解释:人和人接触的时候,瞬间复制别人的感觉。复制也是一种直觉。
【长时工作记忆】一切信息都是通过短时记忆才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将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精细的复述,也就是将当前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赋予它一定的意义,并对信息进行组织。
永澄老师的解释:通过不断的学习,越来越多的内容写入组块,一个组块的内容越多,处理速度越快,组块与组块之间的关联不断被调用识别,写入长时工作记忆,未来更容易调用和识别。
【认知吝啬鬼】指的是个体接收讯息时,不喜欢思考大多靠经验及个人直觉,并运用许多认知捷径来处理讯息。利用直觉判断系统,以减轻认知的负担。“认知吝啬者”是社会心理学家苏珊·菲斯克(Susan Fiske)和雪莱·泰勒(Shelley Taylor)两人提出的。
永澄老师的解释:认知吝啬是人类的基本原则,符合能耗最小原则,认知只要不投入能量就不投入能量,能偷懒就偷懒。
永澄金句
在没有他人指导的情况下学习容易掉入以存量为竞争模式的状态。
不要渴求现在的竞争力,持续的刻意训练,才能获得知识框架,才能构建知识体系。
真正会读书的人就是寻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关键段落。
你想要获得专家直觉,就要旷日持久的练习。
学会打问号,解决不了的问题去书中找作者要。
得到一个结论很容易,得到一个结论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延伸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8/9/10章节
得到,逻辑思维,6-26,第284期,《文化资本:你的谈资决定你的阶层》
实践感悟
1,学会用上帝的视角去俯视学习的内容,把握整体结构,找到自己学到了哪里?如果没有整体性,学着学着就跑偏了。以前自己看书和学习太关注细节,没有结构性,书看完了,知道了大概的内容,但是没有办法跟自己原来的知识联系起来。接下来要做的是跟紧永澄老师,刻意训练,慢慢培养这种读书的方法。
2,中信版和台版,永澄老师都发现了很多翻译错误,在读书过程中不断打问号,再去翻找英文原版去对照,回答自己的疑惑。虽然我也有这三个版本,但是我在阅读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发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我读懂了吗?没有,其实我碰到这些理解困难的地方就直接就跳过去了,那么为什么我会做出直接跳过去这样的决策呢?就是永澄老师提到的能耗最小原则在作怪,我直接忽视了问题,假设自己看懂了,细思则恐。
3,老师反复提到的主动阅读的四个问题,需要时刻保持觉察,另外这次共读最后扩展的问题在每次选择和决策的时候学会问自己,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当时做的决策我的假设是什么?把书中的逻辑运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