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速发展的现代世界,后浪推前浪,作为普通人,要如何才能完成逆袭,加快成功的速度呢?
《出奇制胜》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快速反馈
书中指出,要正确又快速地对失败做出反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提到正确地面对失败,你可能会说,这还不简单?不就是什么 “吃一堑长一智”嘛,这些话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可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道理你都懂,真遭遇失败了,还真是很难hold住。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就表明,很多人往往会在同一个坑里跌倒两次甚至更多次。
从1975年开始,哈佛的研究人员就关注了一批美国的创业者,他们是想看看,那些经历过失败的创业者在后来的创业中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这项研究一直持续到2003年,结果表明,越是成功的企业家,越有可能在第二次创业中再次成功;而那些失败的创业者,再次创业时,失败的概率也很高。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啊,人们在分析自己失败时,往往会从外界找借口,这就让很多人无法从失败中获得教训;而在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时,又会归因于个人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就会更努力。
可到了分析别人成功的经验时,又倾向于把成功的原因归于别人的好运气。也就是说,人们很难从自己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又很难从别人的成功中获得经验。
所以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面对失败的,如果你能做到,你就离成功更近了。不光是这样,还要快速面对失败。这是因为,失败的教训往往是有时效性的,之前失败的教训未必适用于下一次,这时候,快速反馈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它能使人们尽快调整方向,缩短成功的周期。
比如说,你是一个职场小白,领导派你去做一项工作,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很不幸,搞砸了,领导劈头盖脸地把你训斥了一顿,你觉得很委屈。如果你一直沉浸在这种情绪中,就很难快速成长。
这时候你不妨告诉自己,领导是对事不对人,更重要的是,你要快速总结出自己失败的原因,找到正确方法,那下次再遇到相同的工作时,你就会游刃有余。
善用平台
好的平台能助人一臂之力。对我们个人而言,平台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说,大多数人都想考入名校,就是想获得一个好平台;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都选择到一线城市闯荡,就是因为那里有更宽广的平台。所以,要想加速成功,就好站在一个好平台上,把平台当作杠杆,放大自己的能力。
具体来说,在你找第一份工作或是想跳槽时,最好选择一家新兴行业的大公司,特别是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公司。
因为这些大公司都有很强的管理和资源整合能力,在这里,你能遇到很多高手,还能接触到国内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和行业信息。
大平台的重要性
当然,要善用平台,仅仅进入大公司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工作之余,主动学习,全面了解公司的业务方向、创新能力、战略布局,结合你的优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确定一个长期的职业发展方向。
接下来,你就要利用公司的资源,在确定的职业领域中加倍努力,不出几年,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认准导师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对导师跟对人,学习导师的思维方式,学习导师的办事方法,不仅能让你少走弯路,快速入门,还能跟着导师学本事,在导师的帮助下跳级。
当然,这个导师不一定是你身边的人,也可以是你神交已久的某个名人。
创办了沃尔玛的山姆·沃尔顿曾经公开承认,基本上他做的每件事,都是从别人那里模仿来的。如果想在某个领域快速成功,那你不妨看看这个行业最顶尖的人是谁,他是怎么做的,然后在工作过程中模仿他的所思所想、他解决问题的方式,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想当年,亚里士多德有幸成为柏拉图的学生,在跟这位大哲学家学习、论辩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迅速成长,一举成为跟老师齐名的哲学家。
柏拉图
再比如,劳伦斯·布拉格是世界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他在25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先别急着慨叹,人家可是从小就跟着自己的父亲学习,这位父亲便是物理学家威廉·布拉格。所以你看,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跟对了导师,你的成功便能事半功倍。
那要怎么跟老师学呢?除了自己努力学,稳定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它能让导师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
脸书网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有一个建议,就是不要刻意地去拜老师求辅导,她觉得那就像跟名人要签名一样,显得你只是一时热情,但并没有发自心底的认同,通常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如果徒弟和导师自愿结合,徒弟诚心诚意想学,导师实心实意想教,双方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效果就会好得多。
到哪去找老师呢?
你可能会觉得想在身边找一个水平高超的导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啊,现如今,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很多导师都纷纷在网上开专栏。
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接触到优秀的导师,那不妨听一听他们的专栏,看一看他们讲课的视频,读一读他们出版的书,全方位地接受大师的指点,不断完善自我,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