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睹“

1

目睹,是一本书名。是一个叫威尔伯的美国人写的一本书。他是一个灵性修炼者。在这本书里,威尔伯详细描述了目睹这种修炼方法。

2

其实,我不认可目睹是种方法。我认为目睹是种生活方式。

任何方法或手段都与目标有差距,然而目睹的本质就是无差距。没有主体,没有客体。没有相对。一旦你将它视为方法,你将落入到次第之中。

当然,退一步讲你还是可以将它视为灵性修养的方法,而且它是很好的方法。只凭这一个方法,你便可以进入灵性修炼的高手之列。

如果你还没有完全领会这个方法,你可以去看一场三D电影。当光影收摄在两个眼镜片上,眼镜片上的图像又被收摄在两只眼球上。然后,这些光影被收摄在意识之中。倘若你只是觉察而不做分别。此时便可称为目睹。倘若你分别所见之物,目睹便瞬间分裂成了万物。分裂不能称之为目睹。

如果你还没有领会,你可以进入梦里观察。如果你认出梦里的一切都是你,无论山河、日月,猪狗牛羊,梦里的一切切都是你,你能认出,你保持这种警觉,这便是目睹。如果你认不出,你觉得梦里有你,也还有相对于你的其它万物,那便是分裂,而不是目睹。

现实也都是这样,你认出万物是你的梦,保持这份警觉,这就是目睹的方法。

如果睡觉警觉十分钟,你可以使自己进入清醒的梦境中观察,你就更能体会到什么是目睹了。

3

就象是在影院看三D电影。

你虽然沉浸在刻虚幻的光影之中,但你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观众。

在现实之中,心灵保持着这份警觉,这就是目睹的本质。你可以看见万事万物,但你毕竟不是万事万物。你不在万事万物之中,而是万事万物在你之中。你就是目睹。

如威尔伯引用赫胥黎之语: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可以看到万物,但其中没有我。

目睹,这个译词不错。译者没有把它译为观照是用心良苦的。也许,我更喜欢显现这个词。万事万物只是在心中显现,当你理解了没有主体在观察,只有显现本身时,你就真的成了那只透明的眼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终于重回我孤独的轨迹 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自此我再无需思念 无需深情,无需相逢和别离 无需深夜不眠,相思成疾 亦无...
    王謫阅读 1,527评论 0 1
  •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听到“隐形天花板”这个词,说的就是在组织中存在一种无形的、人为的困难,以阻碍某些有资格的人(特...
    路辰阅读 3,188评论 0 6
  • 最近都在和Linux打交道,这方面基础比较薄弱的我只好买了本鸟哥的书看看,感觉还不错。我觉得Linux相比wind...
    Hanrydy阅读 2,939评论 0 13
  • 不得不承认从小我就是一个害羞的人。因为害羞所以安静乖巧,虽然时常受到老师父母的赞扬内心却也偶有失落。因为每个人天生...
    王亚敏阅读 1,592评论 0 2
  • 1 无论我再怎么不愿意相信,12月确实来了,11月终将过去了…… 哪怕我在11月刚刚经历了一场酸涩的失恋,哪怕我在...
    小朝说阅读 3,06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