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毒枭人生背后的犯罪帝国,走进上帝之城—里约

这是蜗牛新上的书。以毒品为引,亲访巴西毒枭之王,见证走投无路的贫民窟父亲为救女儿,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代传奇毒王。

米沙·格兰尼(Misha Glenny),调查记者、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后进入BBC、《卫报》等媒体工作,曾任BBC前中欧通讯员,具有丰富的网络安全、地缘政治、犯罪学背景,并屡次获奖。

又粉到了一个宝藏作家。米沙·格兰尼的文字有着记者的严谨、犀利、逻辑性、精悍;历史学家的洞察力、客观、问题意识、前瞻性,以起源、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意象、移民变迁等角度,从专业知识视角带领读者去讨论一座城市的诞生、繁荣与衰亡,挖掘城市众生相的不同面。

大多数读者会有同感,看这部书有种看论文的错觉,“内姆”即案例,通过对他的访谈式沟通,米沙·格兰尼完成了一份优秀的里约现代城市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侧重于揭开底层人民的生存、教育、心理问题,多维度剖析巴西政府和普通民众的矛盾源头症结所在,以几代毒王的崛起和覆亡,间接看懂毒枭、政府、警察三者之间或明或暗的博弈,深陷金钱、欲望与罪恶的泥潭,是了解当代巴西的光明与黑暗的必读之作。

读完感触颇多。自我内心的天平无数次倾斜,某一刻偏向贫民窟,一时又倚向政府,左右摇晃的深处是良知和认知的参差交错。

站在法律面前,内姆的所作所为无疑是罪行累累,贩毒、制毒、枪支持有、杀人...,站在政府警察角度,内姆及庞大的犯罪团伙无疑是对政府公信力的挑战和文明社会的阻碍。但是,站在内姆个人和贫民窟群体的立场,当弱势群体的安全、就业、居住、医疗、教育被政府忽视或舍弃时,内姆式的管理方式就是贫民窟的救赎之主,当一个人连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满足时,还谈何法治民主社会?在腐败暴力黑暗动荡政体下,底层民众如何在充满恶意的世界生存下去是最大的难题,而内姆解决了这一难题。是非对错,民众自有发言权。

一个好的作家,好的记者,好的史学家。忠于事实,不失偏颇的叙述还原;对于人物,不带主观意识引导,客观评价,走访多方,从至亲、好友、敌对者、旁观者等,最大程度勾勒人物的多面性。没有所谓的好人和坏人,只有善与恶。不得不说,内姆极具人格魅力,精明能干、谋略家、优秀的管理者,可能不是个好丈夫,但是个好父亲和好儿子,矛盾体。内姆和警察的猫鼠游戏,很容易联想到警匪港片,枪战风云、扫毒行动,上演帮派人物信与义、罪与罚。以前会觉得影视有夸张的成分,读罢,现实远比想象魔幻残酷,果真艺术源于生活。

里约折叠,折叠的是什么,展露的是什么,相信所有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我想不单单是巴西,世界所有国家的发展都有着相似之处,有所同,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区别,殖民与被殖民统治的捆绑,永恒的贫富差距问题,二八定律,深陷经济泡沫、通货膨胀、教育失衡、治安失灵、暴力腐败漩涡,底层人民卑微活着就是生存的信仰,所有人都指责贫民窟的混乱、暴力、贫穷,却鲜有机构和人去改善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暴力、毒品都是年轻人唯一的自救与出路。政府部门的缺失、腐败警察的猖狂、媒体的不良报道都是这一切的助推剂和缘由。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里约折叠》呈现出了制约巴西发展的诸多原因和痛点,同时也从经济、教育、社会、文化、警察系统、改革多方面肯定了历代巴西政府所做的努力和付出,也为未来更好发展巴西提供了方向和入手点。解法就在现实中的困局中。

生于华夏,长于春风里。年少时不懂脱贫攻坚的实质重要性,懵懂成长中,方知九年义务教育是普通孩子的转折点,改变了无数农村学子的家庭,而你我皆是教育的受益者。

推荐大家去看《贫穷的本质》,案例和数据虽然都来自印度,却有着普世的参考价值和意义。读完贫穷的本质,读完里约折叠,能更深度的理解贫穷形成的原因和贫穷人权的未来有多残酷和无奈。

世界多面,不美好是常态,感恩和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