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的主角是唐王,以唐王的视角来游历幽冥界,感觉是为了引出水陆大会了,唐王也是该此一遭,我们且看。
上一回说到,唐王答应了泾河龙王要救他一命,但裁决权却在魏征那里,魏征也是在梦里接到的玉帝旨意,让他去斩泾河老龙。作者这里蛮有意思的,以托梦的形式给魏征另一个身份,拥有斩仙的能力,这样显得不会太突兀。
唐王也是爽快,就把魏征召到宫里来,只要拖住魏征一天就可以救泾河龙王了,然后就跟魏征下棋,原著这一段还是还是值得学习的:博弈之道,贵乎严谨。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弃小而不救者,有图大之心;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
这么看,下棋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思和逻辑出来,是一场博弈,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
下到一半,魏征就睡着了,正好是午时三刻,就把龙王给斩了,醒来就跟唐王说这件事,太宗闻言,心中悲喜不一。喜者,夸奖魏徵好臣,朝中有此豪杰,愁甚江山不稳?悲者,谓梦中曾许救龙,不期竟致遭诛。
果然到了晚上泾河龙王就找上门来了: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你昨夜满口许诺救我,怎么天明时反宣人曹官来斩我?你出来!你出来!我与你到阎君处折辨折辨!
在他们扯的难舍难分之时,观音来救了一下:将杨柳枝用手一摆,那没头的龙,悲悲啼啼,径往西北而去。太宗醒来只叫:有鬼有鬼!
这里典故就出来了,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一个是秦叔宝,一个是尉迟敬德,因为这个典故,这两个就充当了门神了。虽然让唐王睡得安稳了一些,但是病情越来越重了。
唐王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想着托孤,但是魏征不干了: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这里引出崔判官了,叫崔珏,魏征还认识地府的人,而且还是个当官的,于是写了一封信,让唐王带过去。
看到这里我就有些感慨,特么的到哪里都要有关系,你们是不知道崔判官帮了唐王多少。
崔判官第一次见到唐王就说:陛下,赦臣失误远迎之罪!想想这得多熟的关系才能这么尊重。而且还说:微臣半月前,在森罗殿上,见泾河鬼龙告陛下许救反诛之故,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指审问对质)。臣已知之,故来此间候接。
崔判官早就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看泾河龙王是告陛下,难道地府是个打官司的地方?或者说地府是个可以伸冤的地方? 还要三曹对案,原告,被告,证佐。哈哈,被告方还得被勾魂下来对峙一番,这地府描写的有意思。
之后崔判官就带唐王去见十殿阎王了,在路上的时侯被李渊,李建成和李元吉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十殿阎王见了唐王也是非常客气: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
之后就问唐王为什么不救,唐王说:朕宣魏征在殿着棋,不知他一梦而斩。这是那人曹官出没神机,又是那龙王犯罪当死,岂是朕之过也?解释的一般,都是那魏征和龙王的事,怎么是我的错。
十殿阎王回话我也是没看懂: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辩,定要陛下来此,三曹对案,是我等将他送入轮藏,转生去了。
我看的一脸懵,说好的三曹对案呢?就这没了?看来地府也不是那么公平嘛,还得有关系,也得有名。
然后就命生死簿判官看看唐王有多少阳寿,这里崔判官又帮了唐王一次,只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惊,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我又往前翻了下,他当时确实是贞观一十三年,说明唐王就该这个时候死了,这一切就说的通了,不然好端端的就把人勾到地府来搞个什么三曹对案,这不把活人就勾死了吗?
这里有个点就是,十殿阎王把唐王还有多少寿命告诉了唐王,我听着就有点吓人,我带入了一下唐王,如果别人告诉我还有二十年可以活,我的心态会怎样?这后面又会怎样安排?知道自己的年限是最恐怖的,就比如一个得了重病的人,那会是一个多么重大的压力啊!
最后就开始了唐王在幽冥界的游历了,走到一座山上,名叫幽冥背阴山,这么描述:岸前皆魍魉(wǎngliǎng,传说中的一种鬼怪),岭下尽神魔。洞中收野鬼,涧底隐邪魂。山前山后,牛头马面乱喧呼;半掩半藏,饿鬼穷魂时对泣。一望高低无景色,相看左右尽猖亡。
过了山,就是一十八层地狱,还是推荐去看下原著,每一层关的都是不同的人,蛮好读懂的。最后作者留了一首诗蛮好的:正是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然后又到奈何桥这里了,唐王走的是金桥,还有一座银桥,这俩座桥都有人带着直接去人间了,奈何桥并不是一座好桥,也是危机重重,一不小心掉下去也是万劫不复。
这一篇讲的都是幽冥界的一套规则,通篇都隐喻我们要做善事,崔判官临走的时候也是跟唐王说: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