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眼中的快乐人生是什么样?

王尔德曾说过,人生只有两种悲剧:

第一种是得不到我所要的;第二种是得到我想要的。

第一种容易理解,就是,求不得的苦。人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处于这种感觉。

第二种说法就有点自相矛盾了。

得到了想要的,应该是件开心的事呀,为什么反而是悲剧呢?

其实是这层意思,就得到了之后却发现一直追求的不是自己最想要的。

《穿普拉达的恶魔》里,安迪为了得到老板的认可,一天24小时都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老板有任何要求,她都拼力去满足她。于是,工作成了她的全部,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从而错过了很多人生乐趣。她错过了男友的生日,好友的聚会,和她爸爸的相聚。

安迪最后虽得到了老板的认可,但她的得到是以失去感情的代价换来的。

有了成就,却没有人一起分享,这样的结果能不悲剧嘛?

那么人生真的像王尔德说的那样,无论怎样都会逃不过最后悲剧这个结局?

其实不然。

早在几千年前,有人就给出了答案。

这个人就是孟子。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

说的是内心坦荡无悔,一生光明磊落,没有做伤理害人的事。

注意这里的天不是真的天空,而是指超越界,人与自然界的来源与归宿。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一生能做到无怨无悔,不被得失心困住,这样的人生便是自由的,同时也是快乐的

那么才能做到这点呢?

先儒们早就告诉过我们。

《中庸》里说:

天命谓之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谓之性”,天命,即天赋予人的使命。上天有赋予每个人才华,人若能发现,并去实践,那么就是顺应天命。

“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顺着本性走,就是正路,在走的路上修正自己,就是教化

说的简单点就是,做自己,做自已喜欢并擅长的事,去成为自己你能成为的人。同时在奋进的过程中,还去提升自己的修养,不恣意妄为,让自己成为让自己、也让别人舒服的人。

看,儒家思想并不是一味地压抑人性。

他们留下来的智慧其实是让后人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生 ,可却被封建政权有意删减,只保留对其维护政权有用的,类似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封建专制思想。所以,一说到儒学,就有种被束缚的感觉。

神给了人类一根绳自救,让人自由,可人类却用来捆住自己,让自己永远受困其中。

所以说,人要快乐,就要顺应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同时不断打磨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有修养,能让自己、让别人舒服的人。

可现实往往是,没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天赋才华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更找不到自己擅长做的事,而是一直在做自已应该做的事,很少能体会到儒家口中所说的人生仰俯无愧的快乐境界,体会到的更多的则是王尔德所说的人生两种悲剧。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想要过儒家说的这种快乐人生吗?

从今天开始做自己吧,一切还来得及。

毕竟孔子也是五十而知天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年9月13日,如是家人(莲花遍智)吴宗泽,种种子第44天。 换句话表述就是,为了度化众生而成佛! (1)捐...
    吴宗泽阅读 199评论 0 5
  • 世间通用~~加减乘除法……
    喆姈阅读 226评论 0 0
  • 最近刮起一股公号写作风,身边的不少同学都开了微信公众号,每日一刷朋友圈,各种微博长文章,分享公号推送文章,“扫描二...
    一株南瓜阅读 275评论 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