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早上九点,我已经起床一个多小时;
接下来准备写东西,然后学习一会。
现在回头一望,就是郁郁葱葱的绿色。
昨天回到X先生的老家;
我也编上两个辫子,进入小镇姑娘的角色;
在春天的日光中;
懒洋洋地待上一个下午;
嗑着瓜子,随意地在脚边扔上一大堆。
阳光明晃晃地,配合着微风吹来河边的清新;
吃完晚饭散步;
老远就听到远处一个小楼的阳台上音响放出的歌曲;
伴随着还有一个男人时不时透过劣质麦克风从传出来的歌声;
偶尔甚至不在调上。
男人的声音听起来不算年轻,普通话不够标准;
唱的歌也称不上潮流;
配上音响的混响;
不自觉会让人带上韩寒笔下90年代的小镇青年的滤镜。
只是,90年代的小镇青年,都不再年轻。
听全世界最好的婆婆妈说;
只要他不出去务工,每天晚上吃完晚饭,雷打不动地开始歌唱;
小镇上的居民不会有那么多的维权意识;
也或许他们乐见其成。
不过这是个快乐的男人。
我忍不住想要揣测发生在这个男人身上的故事。
他或许曾经也有一个歌手梦。
可是没有师傅领进门;
甚至他不曾学过任何一门乐器。
只能自己整天瞎琢磨;
他成绩不好,最爱的不是体育课而是音乐课。
最开始是找的一本破旧的二手《流行金曲300首》;
学得七七八八,开始跟着盗版碟跟唱。
他早早出门务工,早早需要承担家庭重担;
他开始忙得没有时间思考;
他也许一度忘了自己的那个歌手梦。
接着他又需要结婚,找一个女子来操持家庭;
接着生两个孩子,最好有一个是儿子。
忙着忙着,就真的忘了。
现在孩子大了,他虽没混出什么名堂;
倒也吃穿不愁;
年纪的限制让他无法参与很多工作;
几年前在老家盖的新楼派上了用场;
回到老家,楼下街后都是熟人;
偶尔接点熟人的活儿;
比起外面来,赚得不够多;
不过只要孩子争气,也能怡然自得了。
现在的他早就没什么想法了;
其实他才开始在阳台唱歌的时候;
第二天难免有邻居打趣;
和这些年在外面的日子比起来;
早就不算什么了。
慢慢的,也不再有谁再说什么;
慢慢的,歌声像小镇的一道风景;
也像春日里对着日光,那一抹遗忘在嘴角的微笑;
自是画中人,自是景中风。
几年前盖新楼的时候,有一个早就搬去大城市的亲戚说:
现在谁还回来住啊;
什么都不方便又人丁冷却。
可是,只有回到这里;
他才知道,自己是老张家那个永远闯祸的“张三”;
还是老李家那个永远考不及格的“李四”。
最关键的是,在这里,他才能是个歌手。
文草乙∣与世界讲和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文草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