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优酷上了一部热播剧,是杨紫主演的《女心理师》。
一开播就广受好评,而且上了很多次热搜。电视剧是根据毕淑敏的同名作品改编,主要内容是以心理咨询展开治愈。
前两天就看到豆瓣的一个网友分享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妈妈在看完电视剧后忐忑不安地道了歉。
这个网友很惊讶,接着妈妈说她做得不好,她觉得自己有在逼孩子,说着说着还愧疚的流下眼泪。
网友虽然当时安慰妈妈说:没有关系,早就不放在心上了。但之后还是回到房间里默默流泪,因为这一直是她的一个小心结。
一部好的电视剧,真的可以让人感受到治愈的力量。
“世间所有的不幸,都来自彼此的在意。”
内卷不止让父母压力大,孩子在这样的压迫中既没有能力也不敢反抗,造成的所有心理问题只能由孩子默默在心里消化,频繁地陷于精神内耗和自我责备当中。
心理健康很重要,从内心获得力量更重要。
02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会离奇地抑郁?”
排名第一的答主说了自己的故事:
自己喜欢的玩具和爱好并不重要,在父母眼里说送人就可以送人——不被重视。
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并不重要,父母的期望应该无条件的附和——没有自我。
任何不幸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都是自己的错,受害者有罪论——无自我价值。
一边说着要诚实,一边又不信守承诺,一边给出孩子选择,一边又不在意——大型双标现场。
我看到很多人说,答主是把责任推给父母,但其实绝大多数抑郁问题都源于原生家庭的不幸。
一个生长在有爱家庭的孩子,在长大后,即使在外界受到再多不幸,遭到再多伤害,他也能从原生家庭里获得力量。
如果一个在缺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在未来他会吃很多苦,才能找到正确的路。
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世界观就开始形成了,人生的第一站就是父母。
小孩和大人的安全感来源不同,大人的安全感来自于钱:我这顿饭能不能吃好,我下顿饭在哪里,我今晚住在哪里。
小孩的安全感很简单,来自于爱:爸爸对妈妈的爱,妈妈对爸爸的爱,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小孩子感受不到尊重,感受不到关爱,感受不到在意,他就会焦虑烦躁,甚至会强迫自己讨好来得到爱。
在最重要的三观塑造的时期里,他们没有看到一个正常的情感反馈是什么样的,他们也不明白真正的爱应该是什么模式。
所以在日后与人相处的道路上,可能因为一点挫折就崩溃,可能别人无意的一个眼神会让他们失眠,不断地陷入精神内耗和自我怀疑当中,由此,抑郁便产生了。
但爱,本身就是无条件的呀。
03
“我居然,想伤害我的儿子。”
这是《女心理师》的一个片段,这个妈妈在生完儿子之后心理逐渐崩溃:婆婆的冷暴力和不体贴丈夫的只顾自己,自己的尊严被无情的践踏在脚下,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样的日子才能过完,也不知道自己还要忍受多久。
产后抑郁有多可怕?
它会让一个本该对孩子充满爱的妈妈,会忍不住想伤害孩子;它会不断让妈妈无端的情绪低落,怀疑自己,伤害自己,甚至敌视所有人;它会让妈妈在支撑不住时选择用死亡来结束一切…
而这些问题,其实只要身边的人多一些“看见”,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悲剧。
每次看到有产后抑郁的宝妈,我都会感到特别心疼。
有的妈妈说:“在和丈夫倾诉自己的苦闷后,他竟然不可思议地回复「不缺你吃不缺你穿怎么会抑郁呢?人家都生孩子,也没你这样的」后,感觉生活没有意义。”
有的妈妈说:“所有的委屈,痛苦,身体和心灵上的难过,都要在晚上一个人默默流眼泪,我甚至开始怀疑我自己。”
这不是简单的情绪低落,也不会“过两天就好了”,好运的人可能会自愈,但更多的人选择了隐藏自己。
04
抑郁的原因有很多,难道我们就只能陷入在情绪困境里无法逃出吗?
相信自己,你可以走出来。
当发现自己无端的情绪低落或者是浑身无力时,不要害怕看医生,医生不会嘲笑你,并且会给你最专业的帮助。
无条件挺你的朋友和爱人是你抵抗抑郁路上最好的陪伴,发现自己有问题时,一定要叫他们来和你一起对抗,别把压力都给自己,要学会分担出去。
放过自己,接纳自己,不完美也是美。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那些事事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并不快乐,顺其自然,万事万物皆有定律。
想要做傻事时,记得看看你一直珍惜的那些情感和人,即便是为了他们,也不该放弃这个世界的美好。
无论是什么样的心理问题,最治愈的良方都是爱。
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家人给你的疼爱,朋友给你的关爱,还有周围环境的偏爱。
没关系的,大家都会莫名其妙的掉眼泪,走在路上突然崩溃,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看看晚霞,再次爱上这个世界。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