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 不一定遵守,但是要尊重
现在社会推崇的匠人精神,是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相应领域,直至忘我境界的技术大师,这正确么?
万维钢
特斯拉老总马斯克那样使用极端手段追求一个极端的结果,他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很多牺牲,可以说是牺牲了一部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这是一个个人选择,也是一个非常不同寻常的选择。戴森不会这么做,而且未必赞成这样。
分析“牛人”的极限能做到什么程度 —— 给我们这些普通人带来一点激励和启发,不能一边幻想自己特别成功,一边还想过温馨的小日子。想要严肃地追求什么大事,就得有严肃的投入。
是否除了时间和精力,还要把“ 感情 ”也都投入进去,把自己变成某个伟大意义的工具?未必!
被曲解的“工匠精神”会让人误会结果不重要,产品受不受欢迎不重要,制造产品的这个姿势很重要……成了行为艺术。
如何进一步分别小众与平庸。另外,除了内容生产领域,还有哪些细分领域也是这样的现象呢?有没有可能出现反例?最为普通人,一步步精进真的有机会突破及格线吗?
万维钢
《小趋势》说只要有1%的人做这件事,就足以影响世界。《必然》里说到,只要有一万个人愿意花钱,就足以养一个艺术家了。这就是细分领域和小众。
对此我们大概应该有两个态度。
第一,如果搞文化产品的话,对小众不能过分乐观。《经济学人》那篇文章的数据恰恰说明小众可能是靠不住的,90%的电影争夺10%的市场份额,我感觉非常悲观。
第二,那篇文章说的仅仅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是特别容易传播和模仿的东西,所以胜者容易通吃。如果是衣服呢?肯定没人愿意穿跟十万个人一样的衣服。如果是一种本地化的服务呢?北京的“胜者”就跟哈尔滨没啥关系。
发现自己长期处在心不在焉的状态,做着一件事,但是心在另外一个地方,导致眼前的事情也做不好,怎么办?
万维钢
一般这种情况的人是因为没有迫在眉睫的压力。如果没有deadline。就自己制定一个强制完成的量化目标,细化到每天,大概是个办法。
如果没有心理免疫系统情况会不会更糟?
万维钢
会更糟,人会抑郁。又要清醒认识自己,又要充满乐观精神,确实不容易。
既然明明知道商业电影的套路,为什么我们还是在每次大片上映时,会不可自拔地自掏腰包呢?
万维钢
就算完全按套路拍,也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的。哈利波特小说都看过了,人们还是愿意去电影院看一遍电影版,“魁地奇”比赛到底是怎么打的,眼见为实。这就好像京剧,连台词都是固定的,可是演员还是有各种个性发挥。戴着镣铐,也能跳舞。
非流行艺术,是不是也存在套路?
万维钢
严肃艺术就应该多讲创新少讲套路。商业片是搞工程,文艺片是搞科研,要积极探索新东西,证明可行了也许将来就是新套路。
严肃艺术也有自己的规律和规矩。商业片的套路不是商业片自封的,而是观众的数据统计,可以说代表的是人性。严肃艺术也不能脱离人性,那就得“ 尊重 ”商业片套路。不一定遵守,但是要尊重。
泰勒·科文的《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这本书里,就说过绘画艺术的一些套路 ——
人们更喜欢能让自己快乐,而不是悲伤的作品;
风景画的前景中如果有一匹马,或者有人,价格能更高,如果有任何工业品,价格降低;
花的价值比水果高,玫瑰最高,菊花最低;
画中动物也有等级,比如纯种狗比杂种狗加分,如果画鸟,鸟越贵,画就越贵;
平静的水面加分,激流的水面减分;
圆形和椭圆形的物体减分;
裸体女性远远比裸体男性受欢迎……
王煜全 机器换人
今天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吴军 大学里要做什么
1. 谈恋爱
2. 结交挚友
3. 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和学习科研无关的社会活动,这是年轻人从一个“父母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必经之路。
周末小记
周末带着家人到华盛顿旅游。已是春暖花开,气候格外宜人。国会山前的池塘里满是欢快戏水的鸭子。居住在当地的发小介绍说,再过两周樱花就盛开了。不过我和妻子都不喜欢人山人海,这也是计划之中。逛了博物馆和比较新的艺术馆,周日下午就尽兴而归。
回想起几年的“梁朝伟鸽子体”,潇洒随性的生活态度确实令人神往。适当是情调,过度则是奢靡。
这周突然心血来潮,把六年前写的小说从QQ空间挖出来,放到简书上。搬运中发现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恰好精英日课的万维钢讲解好莱坞大片的套路。准备慢慢删改,修备完善一点。
好友的家人突发状况,可惜父辈的关系都已退休。在基本不冒泡的大学同学群里询问,很快就得到解答。十分暖人心。
祈福。好人们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