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里种了很多三华李,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李子。每年五月中旬,李子就熟了,红红的李子挂满了枝头,把树都压断了,这可是一个好的兆头,因为又要丰收了。在村庄,一年的收入主要是靠李子,因为村庄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李子,而且每年都能丰收,这就为村里的人增加了一笔收入,村人们都把希望寄托在李子的身上了。
我的家里也种了很多李子,大概有一百多棵吧,按照往年的惯例,一般都能够收成一万多斤,最少也有几千块钱的收入。可是,为了这几千块钱的收入,父亲可是花尽了心血,每一年,父亲总把大半的时光花在这些土地上。父亲已经把李子看成了我们家的命根子,因为一年的收成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一家的收入,所以父亲对李子树的关心,比对我们兄弟关心还要贴切。一有空的时候,父亲就往山上跑,看见哪些地方长草了,就跑过去锄两锄,看见哪棵树长虫子了,就跑过去挖一挖,总有忙不完的事,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李子快成熟的季节,父亲就更忙了,几乎每天都往山上跑,有一天不看他的命根子,父亲的心里就不踏实。李子成熟的季节,正好是夏天,这个时候,自然灾害比较多,特别是刮风下雨的时候比较多,人们担心风雨把他们的钱财刮走。记得每年李子收获的季节,一到晚上,父亲就跑到楼顶上看天气,虽然父亲不懂得预测天气,可是看天气是他每晚的必修课。有的时候,父亲一个晚上要看好几回,像一个气象员那样,十分敬业。要是天气没有什么变化,父亲就会安心地上床睡觉,然后第二天早早起来上山摘李子,可是要是遇到乌云密布的时候,父亲就会整晚的睡不安宁,有时半夜里还要起来,看看有没有下雨,父亲实在是太担心他的李子了。
要是哪一年能遇到个好天气,李子有个大丰收,当然不错,但是村庄人们一年的收入,不单要看老天开眼,还要看果商们的脸色。李子的价格时好时坏,我记得有一年李子卖到了一毛钱一斤。我听到父母无奈的感叹声,就叫他们不要去摘了,反正也没能卖几个钱,省得吃苦。但是,无论李子卖到多少钱一斤,父母还是会摘的,近年来,家里的收入就靠卖李子了,一年到头等的就是李子成熟,怎么能不要呢。这一两年来,国家免收了农业税,但李子的价格反而降低了,村人们怨声载道,都说不免还好,因为得益的都是那些果商,农民们照样受苦。看着这样,父亲也很无奈,想把李子树全都砍了,又不知道种点什么好,也只好由着日子走。
我记得以前在家的时候,一到夏天,李子熟了的时候,父母就会很早起来,摸着黑往山里赶,因为迟了价格就不好了,弄不好还会卖不出去。我高三毕业那年,暑假来得早,因为没什么事干,就跟着父母上山摘李子,每天还不到五点钟,父亲就叫我起床了,我起来时,天还黑乎乎的,母亲已经准备好两大碗粥给我了,我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起来的,这样的日子在李子熟的季节并不稀奇,每家每户都是那样。
上山摘李子的时候,要是天气好还可以,路好走,但要是遇到下雨,路就会很滑,摘李子的时候,那些停留在树上的雨水也会掉进眼睛里,非常难受。下雨的时候,挑着李子往山下走,要格外的小心,随时会滑倒,记得父母无论在什么样的天气里,走得都是那么稳,小心翼翼的,一步一个脚印。但我就不同了,走起来一晃一晃的,有一次,我滑倒了,把一担李子倒在了山沟里,父亲也没有骂我,只是问我摔伤了没有,然后就把李子一个一个地捡回箩筐。
李子有时候也能卖到好价钱,但要碰到好的时运。刚出市的李子,因为少,能卖到一块多钱一斤,但这样持续不了几天,李子一开市便贱了,价格拼命的跌,多是卖到两三毛钱一斤。有时候,母亲为了讨价还价,说破嘴皮也没能说多一毛,因为果商们都是一口价,卖不卖由你。特别是近几年来,李子多了,市场也不好了,有时一毛钱一斤也卖不出去,每天总有许多卖不出去的李子倒下河里,因为李子放不久,一放便烂了。就是隔一个晚上的李子,果商也一眼就看得出来,那是绝对不要的。
正因为市场不好,李子又放不久,所以要提早去摘,就是下雨的日子,村人们也要上山,因为李子太熟了就会烂掉,必须每天去摘。即便是每天去摘,照样有许多李子烂在地里,所以一到李子收获的季节,李子地上就会有许多虫子,看见人了就往人的身上飞,搞得人的身子痒得受不了,但人们习惯了也就不觉得什么了,专心致志地摘李子。
要是能卖上好价钱,村里的人们见了面就会笑脸相迎,但要是卖到了坏的价钱,人们见了面也懒得打招呼了。我记得母亲总会把当天卖到的钱用一个本子记起来,这样一季节下来,每天卖多少钱,都记得清清楚楚的,母亲还会跟往年做个对照,看哪一年卖到的钱多,哪一年卖到的钱少。虽然近几年李子的价格不好,但一到李子熟的季节,村里的人们都会很高兴,毕竟有收入了,要知道,一年盼到头才盼来了这么一天。李子熟的季节里,镇上的肉也好卖些,人们忙碌了一天,有几个钱了,便到村头上提一块肉回来,但李子一摘完,便很少买肉了。
李子是村庄人们养家活口的命根子,也是村庄人们靠拼着血汗换来的收获,看到李子树上红得发紫的李子挂满枝头,我仿佛看到了村庄的人们在忙碌着,他们的血汗也在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