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0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于我而言却是非常重要,本该是上班的时间,我却将工作轻轻搁下,踏上人生新的旅程。
在这纷扰的世俗里,爱与恨都要被隐藏,可是信念却无法伪装。2015年3月间我便萌生了一个念头,一个人,一辆车,一只狗,山山水水,一生一世。今年7月9日,我再也无法忍受工作的磕绊,以身体不适的理由向领导辞去了职务,尽管单位还未最终批准,但我已不在意那些,开始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我生于江南,长于江南,也终将长眠于江南。脚下的这片吴地承载了祖先太多的荣光,也寄托了吾辈太多的梦想。“吴”即作为一个地理符号,也作为一个文化符号,镌烙在江南的每一寸山河里。四百年前,吴人霞客自宁海西行,越关山万里,终成一代旅行大家,就让我的出发始点也从吴地开始,做一个永远在路上的孤傲的苦行者。
递交辞职报告后也曾去过明孝陵、珍珠泉和焦山,这些地方虽都属古吴国范畴,但对我而言只是故地重游,谈不上是梦想起航之地。为了更好的接触吴文化,我将首发地选择了近在咫尺却又从未去过的木渎,这里是春秋吴国走向极盛的地方,阖闾大城就坐落在此,是今天苏州市的发祥地。
早晨9时30分,接上已有20多年交情的闺蜜,从沙州一路向南,进木渎之前,先登上了太湖东滨群山之冠的穹隆山。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未曾徒步,而是一气将车开到山顶祈福坛处,山间的一些景点就只能错过了。 站在坛中西眺太湖,烟波淼淼三万顷,渔帆皎皎几声笛。这里曾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必临之处,那时的帝国已经进入全盛时期,吴地的丰饶物产与才子佳人一直是他的记挂,或许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海宁的安澜园才是他心心念念之所在吧。祈福坛上,他感叹于姑苏第一山的壮丽,留下了“穹隆亿丈凌星辰”的豪迈诗句。在坛边小树林的枝桠上,挂着许多红飘带。“为人祈福处,台树与天通”,那是凡尘过客们把对家人、对伴侣最珍贵的祝福留在了这里,祈祷上苍能感应到众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祈福坛不远处便是上真观。茅山派创始人茅盈三兄弟曾在此修炼,汉平帝时期始建道观,至康乾年间,上真观之盛已经超越苏州城中的玄妙观。乾隆皇帝曾经去了四次,并留诗曰:“三万六千顷,春风秋月中,五车禀精气,谁诏陆龟蒙。”诗碑至今还立于望湖亭中,从侧面应证了穹隆多奇士,而作为帝王的他又是多么的求贤若渴。其实关于乾隆的诗,文学界历来不置可否,可他留下的文治武功却是可圈可点。一群秋游的孩童喧戏于山颠,本是寂静的道观热闹起来,无忧无虑的笑脸被山风轻轻传送,感染着我的情绪,心情顿时开朗了许多。
从穹隆山下来,驱车前往灵岩山。山下是一座苏式园林,亭台楼阁与轩榭廊桥相互映衬,氤氲着天边即将落下的雷雨,涂抹成一幅水墨淡妆静谧如画。绣窗幕卷灵岩雨,丹青流光暗自偷,行在其中,光阴袅袅。穿过姑苏台拾阶而上,山路两侧不时能看到以天地之气结成的千石之秀,奇象宛然。
约20来分钟的山路便来到灵岩寺。未进寺门,慈悲的梵唱已隐隐传来,佛陀的光芒踏歌而至。灵岩寺因是净土宗的著名道场而闻达中外,戊戌年的辛酉月间正在整饬,却依然妙法庄严。康熙和乾隆南巡时都曾在山顶驻跸,康熙留下笔墨:“闻是吴宫花草地,空余种罄梵王筵。”的确,吴王的故事才是灵岩山的点睛之笔。
灵岩寺址在2500年前是夫差为西施而建的馆娃宫。西施有多美?书上说池中鱼儿见了她都会沉醉,夫差见到她便将父仇国恨抛在脑后。夫差有多爱西施?可以毕其一国之力在吴都之侧,三年聚材,五年修成馆娃宫,并垒石起土,增筑姑苏台。多少个月华如珪的夜晚,夫差挽着娇媚的西子登临三百丈姑苏台,俯瞰吴大都的火树银花,仿若瑶台的玉皇王母,指点人间烟火。
西施有多爱夫差?公元前473年冬,越人破吴都,夫差自刎而逝,耗尽八年心血建成的姑苏台和繁华了四十年的吴都阖闾城被付之一炬。关于西施的一生,成书于东汉的《越绝书》与《吴越春秋》记载大致相同,只不过最后的结局迥异。前者说她返回会稽后被越夫人鸱夷沉江,而后者说她与范蠡泛舟太湖而去。其实无论是何种结局,有一点是肯定的,西施没有像后世的虞姬那样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夫君殉葬,而是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离开了被毁的吴宫。“千年月照秋草上,吴王在时几回望。至今月出君不还,世人空对姑苏山。”骗过多情是戏文,骗过天下是忠贞,你问我今生要做哪种人。
从灵岩山向东不远处便是木渎古镇。入住的岚溪民宿就在香溪边上,和周围的民居融为一体并不显得格外突出。大堂和客房却是欧式的风格,布置简洁典雅。屋外是小桥流水,屋内是温馨浪漫,倒也是相得益彰,舒适惬意。
安顿好后,我们缘香溪而行。作为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木渎在明清时就有私家园林30多处,迄今仍保留了10余处。时近黄昏,很多古宅都将闭门谢客,就近选择了“虹饮山房”作为参观点。虹饮山房是木渎著名私家园林,远胜其它,乾隆六次下江南均在此弃舟登岸,游园看戏,足见山房的规模与层次。山房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秀气而不失大气,既有江南水乡的灵动,又兼有北方皇城的厚重。参观过程中下起了豪雨,我们躲在一间亭内,看着风雨中渐渐泛黄的荷叶,不由得就想起了林黛玉喜欢的一句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从李商隐到曹雪芹,再到山房的故人,古往今来,文人的心意是相通的。
雨势渐歇,我们从山房出来,过西施桥、严家大院,忽觉腹中空空,在羡园的边上有一家鱼米纪,就在这里解决饥饿的问题了。
晚饭后我们沿原路返回,古镇已是夜灯初上。劳作了一天的木渎人已返回家中享受水乡的甜美。由于天气闷湿,许多人家打开屋门透风换气。一些老人斜坐在躺椅上,手拿蒲扇,驱赶着秋风中挣扎的蚊虫。桌上总有一部半新不旧的收音机,莺莺燕燕唱着评弹。应该说,木渎的开发是较为成功的,香溪两岸的居民基本保存了原有的生活面貌,没有改头换面变成一个商场。水乡光有“小桥流水”是不够的,还必须加上“人家”,而不是商家,这才是古镇开发不失本真的核心文化原则。
一蓑秋雨,落桂缤纷,木渎便是秋雨与落桂酿成的滴露琼浆。总有那泛湿的青石板路,总有那弥漫的烟波朦胧,总有那嗲气的吴侬软语,总有那英雄美人邂逅的传说。香溪潺潺,苍云杳杳,经年流转,藏在内心的依然是谁人与我一起撼动这脉脉红尘的慨叹。
夜已深,雷声又大了起来,瑟瑟的秋雨将墨色泼满了轩窗。淋喷头下温暖的热水划过我炽热的胸膛溅落在窗户上,外冷内热的反差或许只有玻璃才自知吧。我凝视着窗外漫天的惊雷,原来木渎的秋色亦能这般轰轰烈烈。
吴王宫中传梵呗,灵岩寺下听秋雷。不知浣女今何在,古来双燕几分飞。
墨色凄淒的夜晚轻轻哼唱,四十年剧本悠然撕去。山塘一席小酌,满满秋雨江南的婉转潸然。山色水韵里可见雨追黄花,洇染了眉尖。青灯黄卷下的长短句,早已无关风月。
附:相关费用 穹隆山门票80元,车票50元 灵岩山免门票,灵岩寺门票1元 木渎免门票,虹饮山庄40元 岚溪住宿38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