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您的殷切期望,培育社会栋梁是我们的职责。十分感谢您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您的信心是对我们莫大的鼓舞,您的孩子在我校不断地进步成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心愿!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是需要长期的影响与培养的。“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虽是老生常谈,却很少有父母注意到家庭教育中一些细小的部分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究竟怎么做能让您成为孩子喜欢的好家长呢?
1.家校合作,从沟通开始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其实是合作育人的关系。我想我们在教育上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家长也是教育者。孩子就像是在大海里游泳的人,如果他遇到了困难,我们教师和家长的责任是拉他一把,而不是站在岸上大喊大叫,又打又骂他们为什么不努力。再通俗一点儿的,就是有点儿拿不上台面的一句:他要有我们大人那么明白,就不在这里上学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家长,我们老师算是真正关心你孩子学习的人,而且是真正能够帮助你的人。我们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各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所以老师和家长之间必须是沟通合作的关系。如果一味地要求教师怎样怎样,忽视作为家长自身的教育责任,最终将使您自己的小宝贝输在起跑线上。
2.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思想不成熟无法像成年人一样与其讨论问题。在孩子表达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时,家长不置可否。常常回应一句“嗯”“啊”便敷衍了事。这样的做法既没有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又扼杀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对孩子的思维逻辑培养与人际交往能力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甚至有的家长,总把大人的看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久而久之,不仅会加身父母与孩子间的矛盾。更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与他人是平等的。与孩子耐心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还可以及时沟通,纠正孩子理解上的错误,一举多得。
3.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孩子。
每当家长向孩子提出种种要求前,要先看看自己做没做到,再去要求孩子。孩子都是敏感而叛逆的,当你提出要在十点前睡觉的要求时,它会产生“父母都熬夜到凌晨,凭什么我就要早睡觉”的想法,从而拒绝你的要求,发生这种情况时,强迫孩子服从命令是不可取的,纠正自己的生活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才能真正成为让孩子幸福而敬佩的好家长。设想一下: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你撒谎,他肯定撒谎;你爱发脾气,他肯定爱发脾气。你今天骂孩子,日后孩子肯定会骂你。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要为孩子做好表率。
4.言而有信,答应孩子的事一定做到
家长常常会忘记对孩子许下的承诺,认为对待小孩子不必那么认真,孩子也不会在意。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每个孩子都对父母有着或多或少的依赖感。他们十分重视父母所说的话。如果家长言而无信,孩子就会产生不信任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便会不再相信家长的话,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后果可想而知。再者,家长的所作所为很容易影响孩子,如果家长言而有信,也有益于培养孩子诚实、善良的好品德。
5.关爱孩子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家长往往无法把所有时间都贡献给孩子,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家长为了使家庭有更好的物质生活,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就是本末倒置了。孩子是单纯的,他们需要的往往不是更好的物质资源,而是精神上的慰藉。试想一下,一个缺少爱的孩子,他心灵是贫瘠的,外面的世界怎样鸟语花香又与他有什么关系呢?合上电脑,关上手机,带着孩子出去玩玩吧。哪怕外面的世界雾霾笼罩,孩子的心中也永远艳阳高照。
6.鼓励孩子,让孩子成为自信的人。
鼓励的话语永远比批评与责骂有效,我有一个熟人的孩子,小时候性格害羞,懦弱。说话声音堪比蚊子叫,什么事都不敢主动做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责怪他,而是鼓励他尝试任何新事物。现在的他是校电视台的主持人,整个人散发着自信的光芒,与前截然不同。他说他最该感谢的就是他的父母,他们鼓励的话语给了他尝试任何事的力量,是他脱胎换骨。美国某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鼓励孩子能让孩子变得自信,使他们走出迷茫,展翅翱翔。
7.理解孩子给孩子留有隐私空间
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他们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独立的想法,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而许多父母却认为孩子就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没什么隐私可言。据调查,超过40%的中国父母反抗过孩子的日记和手机,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导致他们不愿与父母交流。而家长觉得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各方面都不成熟,很容易误入歧途。所谓“偷看隐私”的行为,也只是行使监护权而已。这种角度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虽然难以化解,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也只能收敛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了。
总之,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做家长,虽然孩子和父母之间会有矛盾,但是什么是包容、理解、真心的爱而解决不了的呢?
万堤镇中心小学
2018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