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金句
1.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感悟:所以父母健在且温暖的家庭更能使人健康成熟。
2.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感悟:这段话读了好几遍,理解还是不够透,当然也源自于自己始终对爱对爱情的理解不够,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那个最终对的人,没有碰上以前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第一条 —— 成熟的理解是也许收获了多少爱,而首先要付出你的爱。第二条 —— 幼稚的恋情往往是出于浅层面的皮相,出于寂寞吧?要想深入下去,长长久久,也许就要成熟地对待爱了 —— 我需要你而不是别人的原因是因为我只爱你一个人,可两人在一起真的会不分手?不出轨吗?不是怀疑爱情,而是自己还没遇到吧。还记得有次看一个对谈,妻子问丈夫会不会出轨,丈夫回答她,“若我还爱你,必然不会做这样的选择,因为会伤害你会让你难过”。只有羡慕的份儿啦。
3. 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感悟:很感谢父母给我提供足够好的条件,让我姑且算是性格缺陷不大,但始终会觉得他们不算真的理解我,尤其在 coming out of the closet 这个问题上。
✍三个最动人的段落
1.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感悟:自认不会是个好父亲。
2.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感悟:慈母严父。
3. 大多数 8 岁到 10 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8 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 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 —— 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 —— 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 —— 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 “创造爱”。但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会持续许多年。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 —— 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