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呼唤愚公精神,因为他的能坚持。无论是智叟的嘲讽,还是妻子的劝解,或者是孩子们的无可奈何,甚至是自身的客观条件,都无法阻挡他内心的信念——一定要移走这座山,日子再不能这样过。这样的执着,感召着我们:日子得过好,任你山高路远岁月遥。
我们敬佩鲁滨逊,不仅是克服困难、生存下来,更是源于他的不执着。有些路注定不通,为何不能换种思维方式,调整生活方式,改变不了现状,那就改变面对现状的心情。
也许有人会问:那我们究竟该怎么办?认准一条路,坚持下去,成为斗战胜佛;或是回头是岸,不执着,念声阿弥陀佛。不过是一念选择,喜忧参半,一路花开,乐在其中。
执念是人心中最易滋生且挥之不去的情绪。如果是导向正确的人生追求,他让你更勇敢更坦诚更美好,一路追求一路感受生活的幸福,那么就无可厚非。如果一种执念,一种情绪,让你越来越痛苦越来越狭隘越来越多对现实的不满,身心失去平衡,那么我们也许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该放弃?是否该“不执着”?
读完君老师的《一路修行做女人》,忍不住感慨君老师的“不执着”,字里行间,都让我感受到原生家庭对她的上海,可她不执着于往事,反而以善良、温和、悲悯回馈给她的家庭与社会,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这是何等强大的自我疗愈的能力,她说她对得起生活给予她的苦难,她说是语文让她打通,打通文本与生命,她说是她所有的遇见成就了她,包括未知的自己。
我懂!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一分苦难都让你咬着牙保持着自己的倔强,每一分感悟都是微笑着迎接生命的馈赠。只是,我还是狭隘了,有些痛苦,我时时反刍,不愿轻易忘掉,有些遗憾,难免痛彻心扉后悔不已。
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痛苦上呢,为何不能与自己和解,原谅自己的不完美,原谅自己蹉跎掉的岁月,而是用平和与阅读相遇,读懂语文读懂人生读懂自己也读懂身边的人们。
以笑容回应误解,以努力弥补遗憾,以童心理解孩子,善待成长、等待成长。我爱的赤诚对待,我不爱的,扫去尘埃。杨绛先生说,“人生实苦”,可是了解人生的苦,不是让你反复咀嚼、走向崩溃的,而是热泪盈眶地爱着自己,爱着亲人,爱着教育,爱着这片土地。
豁达如苏轼也有过噤若寒蝉的日子,也有过痛苦不甘的执念,可是他是那么地擅长自我疗愈,因为他就是一个有追求,却又去执念的人。无论身处何地,活好当下,即使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也要本真自我,活得畅快淋漓,这是我想要的生活,这也是我的生活态度。
在那些晦暗的日子里,《赤壁赋》带我走出青春的困境;在那些迷茫的日子里,《定风波》让我洒脱前行、轻装上阵;在我遭遇专业瓶颈,渴望提升自我的时候,我爱的文字指引前行,让我不再妄自菲薄。
迈过而立,走向不惑,懂得坚持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有多么幸福,懂得换种思维方式,凡事常思所得、忘记所失,才能真正快乐,才能真正的强大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