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有多少个名字?我数了数,数出18个

准确讲,不是“名字”,是“称呼”。

我数了数,除去“爹地”“儿砸”“大姨夫”“二舅爹”“亲爱滴”“老宝贝儿”之类的“家庭内部叫法”,能够正儿八经用来确指姜老先生本人的称呼,至少有18种。

可能因为姜老的时代过于遥远,古籍对他姓名的记载比较混乱。一般认为他姓“姜”,名“尚”,字“牙”,也有人说他字“子牙”,还有人觉得“牙”是他的名,“尚”才是字。反正不管怎么说,我们可以称他为姜尚姜牙或者姜子牙

又有故事说,姜子牙钓鱼钓到周文王,周文王激动地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意思是“我家爹地盼望您这样的贤人已经很久很久了”。这句名言被缩略成了姜子牙的新名号:太公望。我们还可依此尊称他为:太公姜望姜太公

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姜尚、姜望、姜牙,还是姜子牙和姜太公,所有把“姜”姓挂在前头的称呼,在姜老先生的时代,根本不会出现。

这是因为在秦汉以前,古人“姓”“氏”分开,男子不称“姓”,多称“氏”。

比如,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人家可不姓屈,而是姓芈——对,就是芈月的芈(托电视剧的福,“芈”这么生僻的字,大家现在都知道它念“米”)。老屈家祖上是楚国王室,后被分封到“屈”这个地方,便以封地为“氏”,而屈氏一族的“姓”,仍和楚王一样,是“芈”。

“姓氏”一词原本包含“姓”和“氏”两层意思。随着后代开枝散叶,同一个“姓”会细分出不同的“氏”来。比如周文王有个儿子,姓姬,名奭(音是),文王把“召(音邵)”这个地方划给他做“采邑”,供他吃喝,所以他被称为召公奭。召公奭后来接受“太保”官职,又被封为燕国国君。等到他死后,三个儿子分别继承召公奭的采邑、官职和封国,于是发展出三个“氏”来:召氏、太保氏和燕氏。但这三个“氏”的子孙,仍然“姓”姬。

(太保鼎,西周,天津博物馆藏。内壁有铭文“大(太)保铸”,一般认为做器者是召公奭)

有人如此总结秦汉以前的“姓氏关系”:“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通志·氏族略》)

“氏”的范围比“姓”小得多,更能体现自己这支子孙混得好不好,所以男子更乐意表明自己的“氏”,所以屈原更乐意自称屈原,而不是芈原。

“姓”的作用是防止“同姓婚姻”,杜绝近亲繁衍(话说贾宝玉和薛宝钗那种异姓血亲结婚是不管的),所以女子的称呼必须带上“姓”,只是会不会是“芈月”这种“姓+名”的简单模式?女子究竟有没有“氏”?说起来就复杂了,有机会单开文章细讲。

(随仲芈加鼎,春秋,湖北省博物馆藏。器主人是楚国公主“随仲芈加”,其称呼的构成方式为“夫氏+排行+父姓+名”)

毫无疑问,姜老先生这样的成功男士,肯定有“氏”。据说其先祖辅佐大禹有功,夏朝时得到“吕”这块封地,所以姜太公姓姜,吕氏。

所以,在姜老先生的时代,人们更有可能这样称呼他:吕尚吕牙吕子牙吕望吕太公

天哪!原来姜子牙、姜太公统统叫错了!应该叫吕子牙、吕太公!

用西周的标准来看,确实叫错了,但如今改口也没必要因为“姓”和“氏”很早就合二为一了

早在战国时期,“姓”和“氏”就有了混淆的苗头。孟子说“讳不讳所同也,所独也”(《孟子·尽心下》),意思是我们要避讳长辈的“名”,但不用避讳“姓”,因为“姓”为家族共有,而“名”为各人独有。这句话直接无视了“氏”的存在,可能把“氏”归入了“姓”的范畴。

到了汉代,“姓”和“氏”更是乱成一锅粥。司马迁说姜老先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史记··齐太公世家》)。这句话把姜姓说成“姜氏”,把源于封地的“氏”说成“封姓”,明显混用了“姓”和“氏”的概念。

受“姓氏”困扰的名人,远不止姜太公一位,甚至包括无所不能的秦始皇。

你觉得秦始皇叫啥?嬴政啊!

“嬴”是秦始皇的姓,但人家也有“氏”嘛。秦始皇及历代秦国国君,都属“赵氏”,就是赵国的赵……原来,秦赵两家源于同一嬴姓祖先,后来赵家子孙率先发达,被周穆王封在“赵”地(山西赵城),从此以地名为氏。秦家子孙想沾亲戚的光,也跟着自称赵氏。所以,按照“男子称氏”的规矩,秦始皇应该被称为赵政

“赵政”念起来是不是没有“嬴政”顺口?难道真有人叫他赵政?

还真有。

北京大学收藏的一套西汉简牍,就是这么称呼他的:

(《赵正书》竹书,西汉,北京大学藏。秦始皇的名字有“政”和“正”两种说法,赵正即赵政,就是我们熟悉的嬴政)

话说回来,无论嬴政还是赵政,当时的人都不可能如此“指名道姓”称呼皇上。姜老先生也一样,就连周文王都毕恭毕敬道一声“太公望”,请问谁敢当面质询老头子“你到底叫吕尚还是姜尚”?

我琢磨了一下,感觉从官职的角度称呼姜老先生比较稳妥——谁知周武王恰好也是这么想的。

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尊称姜太公为“师尚父”。姜老是兵书《六韬》的传说作者,自然能征善战,“师”就是周朝的军职,约等于现在的将军。“尚”是姜太公的“名”,也有人认为是“字”。“父(音甫)”则是男子专用的美称,也可以写成“甫”,一般加在“字”的后面——我不禁想起唐朝诗人杜甫,杜大诗人名甫,字子美,从“名”到“字”都“美美哒”!

按照“官职+名/字”的格式,我们还可以称姜太公为师望、师尚、师牙、师子牙。

此外,姜太公还位列朝廷“三公”之一,官居“太师”(之前提到的“太保”召公奭也是“三公”之一)。所以,我们又能称他为太师望、太师尚、太师尚父、太师牙、太师子牙。这些称呼里,师望太师望使用频率比较高,其他几种很少在古籍里出现。

(师趛鬲,西周,故宫博物院藏。鬲音立,炊煮器,做器者“趛”的职位也是“师”)

姜太公至少有18种称呼,前面介绍了15种,分别是:

剩下三种,都与山东有关,都比较生僻。尤其最后一种连文博圈的大学者也是最近几年刚刚知道!

姜太公一生的最后时光,与山东结下不解之缘。

推翻商朝统治后,他被封为齐国国君,横扫山东诸地。但诡异的是,考古学家从未在山东发现与姜太公同时代的古城也从未在国内发现任何与他存在直接联系的文物。千百年来,这位名贯古今的历史人物始终活跃在传说中,存在于文献里,却隐遁于人世间。

一直等到2003年,考古队终于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陈庄村发现一处西周城址,即高青陈庄遗址,后于2008年至2010年进行深入发掘,在一座贵族墓葬里找到七件铸有铭文的青铜器

青铜器上的七条铭文如下:

1.丰作齐公尊彝

2.甲宝尊彝

3.作祖甲宝尊彝

4.齐公尊彝

5.齐公尊彝

6.甲齐公宝尊彝

7.

如此重要的铭文,我知道你只动了动手指,便划过去了。

没关系,只需读懂铭文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五个字,你就能猜出大概意思:“丰”是对青铜器主人的称呼。“作”意为制作。“祖”指爷爷,也可以指爷爷辈或更久远的祖辈。“尊彝”是商周人对青铜器的统称。

“丰作祖尊彝”,合起来的意思是:本人“丰”为一位祖先制作了这件青铜器

(丰卣,西周,山东高青陈庄遗址18号墓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卣音有,盛酒器)

(丰卣内壁铭文拓片:丰启作文祖齐公尊彝。有人认为做器者是“丰启”,“丰”为氏,“启”为名,也有人觉得“丰”是名,“启”意为开始。“文”是对过世先人的美称,若想“美化”祖辈可用“文祖”,若想“美化”父辈可用“文考”)

“丰”想要纪念的祖先是谁?

咱们再看一遍铭文:

1.丰作厥祖齐公尊彝

2.丰启作厥祖甲宝尊彝

3.丰启作祖甲宝尊彝

4.丰启作文祖齐公尊彝

5.丰启作文祖齐公尊彝

6.丰启作厥祖甲齐公宝尊彝

7.祖甲

原来,这位祖先被称作“齐公”。

(丰觥,西周,山东高青陈庄遗址18号墓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觥音弓,盛酒器)

(丰觥内底铭文拓片:丰启作厥祖甲齐公宝尊彝。“厥”是代词,相当于“其”。“宝”意为宝贵的)

有人可能要惊呼:“齐公”莫非指姜太公?

可你如果对周朝历史有所了解,第一反应恐怕是:古人写错了吧?因为这是青铜器铭文里第一次出现“齐公”二字。按照“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度,齐国属于侯国,齐国国君应该称为“齐侯”而非“齐公”

(齐侯甗,西周至春秋,山东莒县店子集镇西大庄出土,莒县博物馆藏。甗(音演)为蒸食器,器口有“齐侯”等铭文,表明为某代齐侯所铸)

史书里被称为“公”的周代诸侯有很多,比如“晋文公”“鲁隐公”和“郑庄公”,但这三人的封国并不是公国。晋国和鲁国是侯国,郑国只是伯国,所以他们应该被称为晋侯、鲁侯和郑伯,直到去世后才得到“晋文公”之类的尊称。但即便如此,在青铜器铭文里,“晋文公”“鲁隐公”“郑庄公”也绝对不会简化成“晋公”“鲁公”“郑公”这样的“国名+公”格式。

姜太公的情况稍微复杂些。姜老不仅是齐国国君,也是朝廷重臣,是位高权重的“太师”,所以在朝廷里可以被尊称为“公”(如同之前提到的召“公”奭)。但如果用封国来称呼姜太公,称他为“齐侯”更加妥当

姜太公去世后,也得到一个类似“晋文公”那样的“国别尊称”,被称为“齐太公”。虽然“齐太公”和“姜太公”都包含“太公”二字,但意义恐怕并不相同。“姜太公”里的“太公”源于“太公望”,是周文王赠予的。“齐太公”里的“太公”可能是对一国早期君主的尊称,其他诸侯国也有类似的习俗。

(丰尊,西周,山东高青陈庄遗址18号墓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尊为盛酒器,内底铭文:丰启作文祖齐公尊彝)

那么,“丰”青铜器上的“齐公”铭文真的写错了?

别着急。

有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名+公”的格式虽然少见,但并非没有。比如,鲁侯熙(这位鲁侯名叫“熙”)制作过一件青铜鬲(音立,炊煮器),他在铭文里声称这是为了纪念父亲“鲁公”。据文献记载,鲁侯熙的父亲是第一代鲁侯伯禽。所以有人认为,假如诸侯国并非公国,那么青铜器铭文里的“国名+公”应该指该国第一代国君。

所以兜了一大圈,“齐公”最有可能指代的齐侯,还是齐国的创始人:姜太公。

结合考古发掘的其他线索,多数专家认定,“丰”是姜太公的非嫡系孙辈,下葬于西周早中期。青铜器铭文提到的“祖”和“齐公”,正是“丰”的亲爷爷姜太公。“丰”墓出土的青铜器成为国内发现的首批与姜太公存在直接联系的文物

确定“齐公”就是姜太公之后,学者们再次检查青铜器铭文,发现姜老先生竟然还有一种从未被历朝历代任何文献记载的称呼!这就是18种称呼里的最后一种:

1.丰作厥祖齐公尊彝

2.丰启作厥祖宝尊彝

3.丰启作祖宝尊彝

4.丰启作文祖齐公尊彝

5.丰启作文祖齐公尊彝

6.丰启作厥祖齐公宝尊彝

7.祖

这个称呼是:“”。

(友情出演:故宫断虹桥石狮)

“甲”是什么意思,要从一个美丽的传说,讲起。(此处有音乐)

据说,古人相信,你每天看到的太阳是不一样的。哪怕今天跟昨天气温相同,这两天的太阳也绝非同一个(好浪漫)。古人认为天界有十个太阳(不禁想起后羿射日的故事),它们住在世界的东方,每天轮流出来值班,十天为一轮,称为一旬

古人还非常有爱地,给每个太阳起了名字,分别叫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太阳的名字就是“日名”,又称日干、天干。“丰”青铜器上的“甲”便是日名

(每逢“癸”日,商朝人会在甲骨上占卜“旬无忧”三个字,意思是“下个十天会有灾祸吗”,由此可见“旬”的概念在商朝深入人心)

古人是不是真的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并不清楚。但早在夏朝,日名确实已经出现在人名里了,比如有位夏朝君主叫“孔甲”,“甲”便是他的日名。

到了商代,几乎每位商王都有自己的日名。比如迁都到殷的“盘庚”,其日名为“庚”;盘庚的侄子“武丁”,日名为“丁”;亡国之君商纣王,又被称为“帝辛”,日名为“辛”。历代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进一步证明,商代贵族曾普遍使用日名。

(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商代,河南安阳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商朝王室为纪念王后“戊”所铸,“戊”是日名)

一般认为,日名与祭祀活动有关,相当于后世的庙号。但一个人的日名究竟代表了哪个日子,是生日还是忌日,抑或其他某个特殊的日子,学者们从古代吵到今天,依然没有达成共识。所以我们暂时不清楚,姜太公与那个名叫“甲”的太阳,有过怎样的因缘。

但能够确定姜太公的日名,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发现,因为历代文献从未记载过这个细节。姜太公这位西周重臣愿意使用日名,这也证明至少在西周初年,上层贵族接受并继承了日名传统,推翻了过去所谓日名习俗随商朝灭亡而消失的说法。

这就是姜老先生的18种称呼,也许还有更多,欢迎你来补充。

在我看来,这些繁星般的称呼,构成了一张包罗万象的社会关系网。

有些称呼反映了他与祖先的关系,比如姜尚和吕尚。有些体现了他与子孙的关系,比如齐公和祖甲。有些看似正经严肃,其实暗藏人生赢家的风光得意,比如太师望,又如师尚父。有些带有历史的浪漫,又像真实的传说,比如他甩竿钓来的那句太公望。而我最喜欢的称呼,还是从小就熟悉的那两个:姜子牙和姜太公。因为这两个称呼代表了我童年对他老人家的记忆,和敬意。

你心中的姜太公,又是什么样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