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提到,1940年到1950年间,教育心理学关注个体差异性、评估方式和学习行为。1960年至1970年间,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关注的是学生怎样进行概念学习和记忆。近年来,教育心理学家开始探索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运用。
我想,这些都是作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应该全面了解的教学知识。回过头了解一下目录,本书涵盖了以上所有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阅读这本书将帮助我们完善在教学原理和科学理论方面的自我建构。换言之,这是教师和校长必修的一门课程。
本章第一节讨论了今日学生的显著特点和教师应具备的效能感。文章认为,今日学生具有多元化、复杂性、无序性和比他们的老师更好的技术素养。文章关注了教师和学生的效能感。研究显示,效能感的增强来自教学和学习的真正成功,而不仅仅来自于专家、同事、教师或家长的精神支持或鼓励。我理解为:效能感是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持续有效的螺旋式上升的自我肯定的内心体验。效能感=信心+有韧性的努力+成功的结果。效能感是可以累加和提升的。具有效能感的师生才会对教学和学习产生热情。
第二节通过四个教学案例探讨了优质教学的特征。专家型的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采取适宜的指导和评估方式。他们不仅教授了学生知识,同时还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感。能够提供优质教学的教师,应该兼博学与创造性于一身:他们能够灵活使用各种策略,并且他们会发明新的策略。他们能同时成为一名很好的“说教者”和“引导者”。
本节内容还明确了差异化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们不仅需要考虑到他们所任教学科的不同,也需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差异性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们的步伐不同,有时他们所选择的学习内容也不同,需要有与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相匹配的评价指标。
第三、第四节帮助我们再一次明确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和研究方法。常用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有描述性研究、人种志方法、参与式观察、相关研究、实验研究、单被试实验设计、微观发生研究、行动研究等。
最后一节讨论了教学研究与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如何支持与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这一章里我们明白了原理(principle)和理论(theory)的概念,并理解教育心理学脚踏学术和实践两个世界,有别于一般的科学,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对实验过程的复杂性和无序性的监控都更加困难。
Lee 和Shute发现了直接影响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的11个变量,并把它们归为学生的个人因素和学校等环境因素两大类,对教师和校长深入了解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章最后一句话“对你的学生抱持高期望,唤起学生家长的支持,并建立起你作为一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高度概括和揭示了教师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