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写完一篇淡定的文章,心情也淡定了好多,做自己想做的,把自己能做的做好,足矣。
下午看到同事在群里转的一条微博,是万科在西安的某楼盘的负面消息,主要讲的是楼道和入户大厅的问题,还配有现场的图片和一些安置房的对比,我仔细看了之后并没有因此对这件事有什么初步的判断,更没有对当初没有买这个万科的楼盘而高兴。我不是万科的粉,只是通过之前的了解,特别是最近的经历之后,我对于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言论本能的持怀疑态度。
民众希望的不一定真实的
最近由于公司的事情,比较深度的参与和了解了热点事件面前的舆情控制和传播过程,身处其中有很多感触,其中之一就是,在自媒体爆发的时代,很多时候能大量传播的所谓热贴往往都不是真实的。事实的真相一般都是复杂的,而自媒体自带要吸粉的难看吃相,唯有包装甚至扭曲,捕风捉影吸引眼球,这一切都是为了迎合大众想看到猎奇、窥私、挑战权威的潜在心态,真实性上必大打折扣。
屁股决定脑袋
稍微了解媒体圈的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内的行业媒体、自媒体都是高度市场化的,很多时候是在为衣食父母打工而已,个别做的非常顶尖的,也只是稿件独立性上稍微有些自主权罢了,并不能改变这种基本的运作机制。所以,你所看到的,是背后那双手想让你看到的,或者那双手的对手想让你看到的,如果你真的就把此当回事,不做深入思考的话,就很容易被误导。国外也是如此,美国的各大媒体,经常就同一问题自说自话,很多时候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屁股决定脑袋而已,所以在看某件事情的报道时,不仅要看他怎么说,说了什么,还需要看看是谁说的,他代表哪一方的观点,从中也能看出很多有意思的信号。
个人视角局限
当然,对于一些还没有什么名气的自媒体,发表的文章基本上是自己独立的观点,这时常常要考虑其视角的局限。比如一个典型的知乎问题:“在某某公司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们经常能在知乎看到类似的问题,下面常常有好几个高票答案,这样的回答我想在参考时,一定不能忽视作者本身的在这家公司的时间、职位、级别、地域等。自己有亲身的体会,同样一家公司,不同的时间段是有天壤之别的。而职位和地域的区别就更明显,一个做研发的人,他眼中的公司就是一个boss、一个实验室、一个实验环境和一台编程的电脑,他对于市场、销售等的理解甚至比不上一个在另一家小公司工作的人。而且由于业务的关系,研发的人对市场人员总有一些偏见,这种偏见可能有两个极端:
- 一是对市场人员的鄙视和痛恨,因为经常会因为其而进行需求的修改和版本的变更,产品出问题时也经常被市场人员给予很大的压力;
- 二是对市场人员的羡慕和美化,常常深受其害,就希望变成那个样子。
此外,不同的地域也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公司在各地的业务分布会考虑当地的投资、人才等综合环境进行安排,因此不同地域安排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同时总部的工作和各分支机构在氛围和工作方式上又有很大的区别,这些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所以,如果就以上的问题,要完整的回答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时候只能就其一点去展开,需要读者自己去分析整理和判断。除了甄别之外,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本质,还应该尽可能的做实地的调查,为自己多吸收些有用的第一手信息,减少误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