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学了有效的考核要领,感受非常深,课程中讲到:考核的目的在于救人而不是用来杀人。不由地反思,目前的考核制度有没有达到救人的目的?
考核的标准,以“对没有用”为前提;错,当然不可以;对,真的没有用。
因为对未必圆满,结果和错并没有多大不同。目标是追求圆通与圆满。
考核的心态,“救人而非杀人”;
救人是使同人知过必改,重新做人,远胜于做不好就开革掉,绩效不好就应该走人的。其实也是鲁花生生生之道讲的: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再换人。
考核是一种激励措施,用来救人,才是积极良性,性善的,人本的思考方式。
考核,分明暗两部分,同时进行;
明的考核,是考核苦劳的部分,暗的考核是考核功劳的部分。
先顾面子再分好坏的原则,是考核有效的最佳保障。
西方讲究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绩效管理也是按照事先制定的目标一一打分,很明确,但是用于中方就格格不入了。 中西方文化不同,习性不同,形成不同的考核方式也是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