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时我正在往锅里倒花甲。
一簸箕花甲刚倒到沸水里,世界瞬间变成一片黑暗。
我怔怔地瞧着锅底跳动的蓝橘色火焰,愣了会神,终于叫了出来:
“停电了——”
儿子最近晚上有培训课,晚饭吃得早,昨天逛超市看到花甲特价,正好买来做宵夜。
幸好姜蒜已经剁好,一切准备就绪,对于炒花甲这件事来说我又是熟练工了,所以就着烛光很快炒好了。味道不失水准。
儿子抱着盆子吃花甲,跟我说:“妈妈,拿双筷子一起吃。”
“我不想吃,热!”说好的吹着凉爽的空调宵夜泡汤了,我心中无比悲愤。
过了会儿,正当我们预备另谋出路的时候,来电了。
虽然有点小插曲,幸福还是不曾缺席。
睡到半夜,我从一片燠热中醒来,举目四望,一片黢黑。
又停电了。
能不能来点有创意的,老是同一招,不嫌无聊吗?
朋友圈有人说他们停水又停电……
凭着室内空调留下的一点余凉也许我还能睡过去,睡到来电。
孩他爹看了下手机,幽幽地对我说:“别人说明早八点来电。”
我的心拔凉拔凉的。若真是凉就好了,可这心一凉,周围的热更加如潮水般涌来,汗如雨下。
我蹲在窗前,默默地看了看手机,朋友圈还是之前停电时留下的话语。
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不能克服一下暑热,忍一忍减减肥心静自然凉便过去了呀。
因为他们不是“捂汗”。
他们不是大江大湖大“捂汗”。
水多,是武汉的地理优势,风景优美,水资源丰富。
然而,水多,也是武汉具有“火炉”称号的一个重大原因。
水的比热容大,白天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晚上气温降低时,水又开始缓缓地释放热量,所以早晚温差小。沙漠里砂石比热容小,晚上温度一降低,砂石立刻把白天吸收的热量一口气放光了,所以温差特别大。
说起来,我家娃小时候曾经在一回晚饭后散步时兴致盎然地说了一句:“天上的白云像蒸笼,我们是蒸笼里跳蹦着冒汗的馒头。”这句富有诗意的话曾让我欣喜万分,不过那都是过去了。
我在朋友圈里说:“又停电了。”
有同小区的朋友秒回:“赶紧去酒店保命啊!”
“空调就是命。”
我掀开窗帘看了看,不远处的高楼灯光闪烁,就我们这一块洼地是黑色的。
也许,夜间外面还是会凉快一点?
推开门,走出房间,一股热浪迅速将我擒住,高温向身体每一个毛孔涌入。呼吸一下停顿,我妄想减少一点暑气的入侵。
孩他爹在客厅躺着,纱门打开。
“有一点点风。”
没有蚊子。
蚊子估计热死了。
睡地下我想铺席子。
走出纱门,阳台地砖的热扑向我,紧紧缠住我的小腿。
有一点风。
走到阳台边缘,树摇风动,我看到了。尽管是热风,毕竟聊胜于无。
席子,要有一张席子,我可以睡阳台上。
古人夏天的诗词里也爱提席子,曰“竹簟”。我也附庸风雅写过譬如“竹簟生凉风”之类的歪诗。
小时候经常抱着一卷竹席,往地上一摊,便能睡个好觉。
或者搬张竹床在院子里,清风打扇,星星催梦,一夜好眠。
可我的凉席呢?
同秋扇一般捐弃了吗?
热,还是热,心不能静,人不能凉。
四周林立的高楼还是灯光璀璨。
早些年,在阳台上可以看到长江。
江边风景带的灯光想必今晚还是那么辉煌吧。
不远处,城墙外就是美好的世界,然而我们被困在这谷底。
不,这不是谷底,这是一口盛着水的锅。它在锅底添了一把柴。
水开了。
我想锅中的饺子一样翻滚起来。
外面太热,去房里吧,还有丝丝凉气。房里闷热,外面好歹有点风。
开窗户,让风进来。风从窗外掠过。
外面有人下楼,打着了车。楼上有人叫唤,“等一下,我们也出去!”
对了,出去!
孩他爸说,大半夜去哪儿?
那我还是找凉席,到阳台上去睡觉。
忙碌中,电来了。刚刚开走的车也回来了。
开了空调,我又是一条好汉。
不不,我不能安睡。
是的,我一边倾听身边人的鼾声,一边想到,这样的欢乐终究是处在威胁之中的。我了解这些快乐的人们所不考虑但可以在城市中看到的东西,那就是:用电依旧紧张。它们能够在一晚上消失两次。它们在沿江风景带,高楼霓虹灯,行道树和路旁光柱里肆意狂欢着,顾不上黑暗中人们的不幸。
我们早已失去了在自然中寻找寻找生机,寻找快乐的本领。那四平方毫米的铜线系着大家的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