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手机匆匆写的简书,今天截取下来修改后写了篇公众号推文。留存。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一过了清明,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就层出不穷,感觉身边的读书人突然一下子多了起来。
当然,读书活动搞得最有腔调的,最有气势的,肯定是图书馆。人家是本作里货色,属于专业拗造型,没有可比性。每年,吴江图书馆的读书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吸引着一众读者踊跃参加。
不然,真感觉对不起这一年里,白看了人家那么多的好书。
今年,吴江图书馆的读书活动,是在读书日的前一天,4月22日下午一点半,特邀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州著名作家范小青来到吴江,登上《垂虹讲坛》,为吴江的读者作一次主题为“江南文化中的苏州古城”专题讲座。
同时带来的,还有范小青老师的新书《家在古城》。
4月22日正好是周六,跑出去听讲座不用请假。
下午一点多,到达吴江图书馆一楼大厅,只见盛况空前,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这边一长溜柜台,过期杂志免费赠送。那边一长溜柜台,畅销新书登记借阅。吸引了不少读者驻足。这样看来,果然爱读书的人还是很多么!
不忘初心,轧过闹猛,赶紧去旁边的报告厅。签到后得到赠书一本,一路上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左右逢源,呼朋唤友,感叹今天文友们来的真不少。
进报告厅,看到主席台上已经排起小队伍,范小青老师正在签名,赶紧默默排到队尾。
小青老师啊,真高兴,又见到你了!
哦也,是你!
我是土生土长的吴江人,小青老师呢,她常说的,自己是“半个吴江人”。年少时,跟着父母一起从苏州城里,来到吴江乡下的桃源插队落户。她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吴江度过的。
就因为这段难忘的经历,小青老师一生对吴江,总是有着一份别样的深情。吴江的活动,她特别愿意参加。我们对她都很熟悉,亲切地称她小青老师。
这次吴江作协的文友来得特别多,很大程度上,大家都是特意来看看小青老师的。
一点半开始,三点半结束,2个小时的讲座,小青老师全程不用稿子,就如谈家常一样,讲自己的创作故事,讲江南文化中的苏州古城,风土人情,街巷古宅,真是娓娓道来,侃侃而谈。
听过很多讲座,讲得这样接地气又有水平,在平淡中透着生动,在朴实中饱含知识的,实在不多。文友们频频点头,纷纷感叹:到底是小青老师!大家风范啊!
现场随手翻了翻手中的新书,这是一本纪实类的散文。其中的人物如“胡敏”,“徐阿姨”等人,都是有迹可循,真人真事,不同于小说的人物虚构。文中的街巷、古宅,有些还走过,看过,读来感觉特别亲切。
小青老师的文风我特别喜欢,文中的苏州俗语、典故,时不时冒出来的苏白,总是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她的书,我基本全部拜读过。前些年,还特意从某网淘换了一本《裤裆巷风流记》。
当然,苏州的作家不止范小青一个,有多位作家以写苏州本地文化而出名。但是,个人认为:论写苏州,谁也写不过范小青。就好比上海作家石磊感叹的:论写上海,谁也写不过张爱玲。
三点半,讲座结束。小青老师步履匆匆,还要赶赴下一场苏州的讲座。小青老师出生于1955年,算来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但是依旧腰板挺直,皮肤细腻,望去不过是五十多岁的中年人。
文友们纷纷感叹:认识小青老师也二十多年了,怎么感觉她一直都是那么知性优雅,永远也不见老的!
果然,人美还需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就是最好的滋补品,化妆品。书卷气,才是一个人最难得的气质。不信,大家且看小青老师!写文章要以她为榜样,个人的修养和保养,也以她为标杆!大家都笑。
夹着新书出报告厅,在图书馆门口与一众文友挥手道别,提议大家:今天晚上,我们都放下手机,认真读书。熬最深的夜,熏最深的香(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