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对书很挑剔的人,拿到一本书先看封面。封面的色彩和图案会透露出书的题材和风格。
少年时酷爱诗歌,诗集往往有唯美的封面和精美的插图,带着梦幻的气息。我偏爱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境,境中有情的作品。曾经狂恋席慕容,她的作品带着青春期特有的朦胧和伤感,以淡淡的忧伤为主旋律,有一种优雅的从容。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只是青春短暂,时光匆促,还没来得及挥手再见,就再也不见了。
记得在某个时间段里挑灯夜读,横扫了先锋派们的诗作。得出结论:所谓先锋,其实就是在一枚糖果上包一层保鲜膜,保鲜膜上再刷上一层黑色涂料,涂料外面再用抽象的图案进行装饰,然后再用繁琐的礼盒装好。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一面。而糖果的甜蜜在太过深沉的包装下索然无味,它注定曲高和寡,被大浪淘沙。
读过先锋后,开始喜欢哲理的小诗,短小而精湛。一首小诗一个道理,它们饱含了智者对生命的领悟。一首首如晶莹剔透的琥珀,它是浓缩的智慧,时间的晶体。百读不腻,让人回味。其实不管是哪个流派的诗歌,只要是好诗都可以给我带来心灵的愉悦。这种感觉妙不可言,是某种精神的默契,是相隔时光的会心一笑。
走出花季雨季,不可免俗,看了许多言情武侠。它们说穿了就是成年人的童话。只要是主角就可以在困难挫折中遇到转机,改变命运。故事情节虽然跌宕起伏,各有千秋。但看得多了,也就成了一个个固定的模式。而作为一个有责任的成年人,必须走出童话,理智面对现实。
进入大专念书,时间更是柔软而缓慢。办了一张借书证,以风一样的速度袭卷了整个图书馆。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中外名人。喜欢劳伦斯的情爱和细腻,佩服海明威的坚强和执着,欣赏马克吐温的讽刺和幽默。。。。。。日本的推理小说,那些扑朔迷离的情节,诡谲的气氛,一环一环紧紧地扣住我的心。看书看的昏天黑地,不知年月。同学们给我起了个外号“书痴”。我不以为耻,反而沾沾自喜地在居室题词“读遍古今中外书,看尽世间冷暖情”。
只是读书,我有一个怪癖,不读散文。如果说诗歌可以带人飞翔,那么小说就是带你进入一场未知的旅程。散文呢?我总觉得它有一种回忆的味道。而回忆是老人的专利,它适合一个人在昏暗的月光下,点一根烟,静静地思索。
工作后,进入书荒。渡过很长一段真空期,直到电脑的普及。各种风格的网络小说让人耳目一新,惊喜连连。仙侠,修真,魔幻,穿越,重生等应有尽有。我书瘾又犯,狂扫了小说阅读网,起点和晋江后淡定了下来。一是因为有家务小孩,用大量的时间看书有点奢侈。二是迷恋网游,时间一长视力下降,头昏眼花。再者网络小说也逐渐进入固定模式时期,像修真者的瓶颈,短时间内难以突破。
其实不管是哪个时代,哪种体裁,好作品都能给人力量,振奋人心。它们经得起时间的历炼,在历炼中沉淀为无可替代,在无可替代中成为经典,流芳百世。我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等待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幸福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