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简书,想聊聊设计师的一些顽症。
作为设计师,我们有必要把经手的事物做的尽善尽美。但有些时候,我们对美的要求会脱离现实、甚至是不合时宜的,或者说是自相情愿的。这种带有自我谄媚般的形而上,有时候反而会杀伤用户。
作为一个界面设计者,我能感受到的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在本来可以用文字说明的地方,总是要放上图标的那种粗浅冲动。不可否认,一个界面上整齐划一的图标序列,能够给人相当工整的感觉,当然非常好看也耐看,但是一旦设计的不恰当,图标也会让人尤其是新手用户陷入非常难以理解的境地。
再谈一个地方。Google在2014年年中发布的Material Design语言中,我觉得哪一点都很好,唯独不喜欢那个总是突出的圆形按钮(FAB,Floating Action Button)。起初看官方设计文档时,感觉这个按钮放在页面上确实好看,满满的设计感。但其实在很多场景下,这个圆钮已经对用户的流式体验造成了障碍。我认为这是一个功能追随形式的典型案例。
但不管怎么说,毕竟这是一种设计上的尝试。关于这方面的更深入的探讨可以参考知乎上的讨论:Material Design 有什么缺点?
想想看,有很多产品,他们的Web主页在早期的时候,虽然设计的简陋,但往往直击用户痛点,非常清晰明了地告诉了用户我们能干什么,能为你解决什么,并且直截了当指出了下载位置。后来这些初创公司发达了,请了设计公司或高级设计师为他们设计了更牛逼的主页,新的主页往往美观清爽简约大方,动效图标视差滚动样样俱全,但是却很大程度上丧失了直观性。
一图胜千言,还是拿图举例子。
Kendo UI是国外的一套UI框架,可以用来快速开发部署H5应用,Ionic也是一款类似的产品。以前我收集了两款产品的首页,看看下面:
前者的首页第一屏,没有明显的指引用户下载,也没有明显的引导操作,下面的主要功能介绍(Key Features)既冗长又缺乏必要的图例,只用了几个抽象的图标表示一下。而后者的首页,则提供了明确的下载(Get Started)以及次要操作(Docs&Help),同时照顾了新老用户。直接了当让人印象深刻。
Kendo UI的那个主页我是去年采集的。估计他们目前已经发现了原版主页的弊端,做了一版改良。目前的主页是这样子的:
看起来好了很多,该说的都明确了,突出了用处,告诉了用户我们是谁以及能干什么。并且在第一屏就具有了显眼的“Download free trial”,比上一版强了很多。去掉了那些一点也不生动的图标,反而让整个界面看起来干净利落了,表达意思自然就清晰了。
浏览了这么多的产品主页,国内的产品中,我最喜欢的主页是foxmail的。他们的主页张这个样子:
这是foxmail的主页。没有什么动效、没有过多的抽象图标。但是关键的下载按钮、界面展示、特性说明、版本更迭是不是全都说明白了,而且整个界面精美至极,各个元素之间的位置、排布恰到好处。foxmail的父亲是谁大家都知道,全国最牛的产品经理。
再来对比点别的。
这是阿里推出的面向普通用户的即时通讯软件「来往」的产品首页。左图是刚开始的介绍首页,右图是后来的页面。要我说,左侧的好于右侧的,虽然右侧的更有所谓的「设计感」,但是左侧无论从文案还是表现手法其实都更方便用户理解其突出的功能点。
好了,来看看微信的首页:
没有过多的复杂内容,就是要尽可能让任何一个用户在这个页面上找到其所需。
其实很多的公司主页、很多的产品界面、很多的工业设计也存在这个通病,那就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凭空搞了一些没什么用的素材堆积起来或者凭空加上一些装饰等等。就好像如果不把它做的复杂点、酷炫点就对不起公司给我开的这些工资一样。
人类在设计上的探索永远不可能停止,但探索的方向不应该是追求表面复杂度上的提升,那样就走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以及装饰主义的无用,这在建筑史、工业设计史上已经再三体现了。设计的探索方向而应当是通过背后机制的缜密合理来让界面简洁明了,为人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