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程.长沙
建立关系—共情
共情又称同理心,是一个人能够理解他人情绪并反馈,让对方感受到被关注、被理解的过程。被理解、被关注的感觉有多好,我们都知道吧,有人穷其一生只是为了找一个这样的人。
那么孩子呢?他们没有选择的,变成了父母的孩子,若是被忽视,不被理解,又该怎么样成长呢?近来越发觉得,父母一下子成为父母,太可怕了。
共情的三个步骤
共情,分为三个步骤。
一是通过对方的行为和言语理解对方的情绪,体验对方的感受。
不仅要听到孩子所说的,也要听到孩子没说的。这种情绪的感受,最重要的便是耐心,切忌一棒子打死。
孩子因为调皮受伤了委屈地哭了起来,妈妈说:“瞎淘气,怪谁啊,还有脸哭,哭什么哭,我喊123,马上给我停住啊。”
也许确实是孩子自己的原因造成的结果,可是一味的堵塞住孩子情绪的出口,也许会让孩子的心扉向父母关闭。
第二个步骤是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把握对方的体验和人格情绪,加深自己的理解。
孩子因为摔倒而哭泣,不说着“不许哭,站起来”,是因为用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孩子,认为摔倒这件事情没什么大不了,是懦弱的表现,是不被接受的情绪。其实所有情绪的出发点,还是孩子本身。
妈妈带着孩子在热闹的圣诞晚会上玩耍,她给小姑娘介绍各种好看的糕点,带她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可是孩子越来越烦躁,最后甚至跌落在地,哭了起来,鞋子也掉了一只。妈妈有点不耐烦地准备给孩子穿上鞋子后带她出去询问缘由,却在蹲下来的时候看到了那些高高的柜子和满眼的大腿—原来,在孩子的眼里,这个晚会是个这样的存在。
第三个步骤便是把结合自己经验的感受传递给对方。
孩子摔倒了哭泣,你察觉到了孩子的委屈,也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了他为什么委屈。是站着狠狠跺着脚说:“坏地板坏地板,居然敢绊倒我家宝贝”,还是蹲下来耐心的说:摔倒了妈妈也很心疼,所以下次咱们仔细看脚下的路,尽量避免摔跤?然后搭把手扶起孩子,说:很疼么?要不要再哭会儿?估计孩子也就逗乐了。
从上述三个步骤,我们也能看见共情过程容易存在的几个误区,忽视孩子感受,堵塞孩子情绪抒发,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强加孩子,仔细想想,我好像还真是犯过不少这种错误。
最近一次就是小姑娘在和其他小朋友玩时,因为一个玩具两人争吵了起来,后来定下来划拳定输赢的规矩,赢的小朋友可以拥有这个玩具,两个小朋友也都认可了。可是结果出来后,小姑娘输了,却不愿交出玩具。我苦口婆心,小姑娘却说她没想过自己会输,所以才答应比赛,而且她很喜欢这个东西,希望带回去给弟弟玩。我想当然的以为这不过又是独占心带来的各种借口,真正拿回去后又不知道丢到了哪个角落。于是无视她的各种说辞,只是用“下次我也说话不算话”的后果来“威胁”她,小姑娘最终还是拿出了玩具。
现在想来,自己以自己这种想当然的心态,认为小姑娘这种“我没想过自己会输”是可笑而自私的,却忘了给予她足够的共情。才想来我还答应了她在做一个玩具送给她呢,看来回去得实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