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虫低吟要取代夏日蝉鸣了,因为立过了秋。
青草尖儿上的晨露等不及一早谁的鞋面儿,倏然间得了神通,原地遁形了。但不管怎样,秋虫该来了,那若有若无的细细地的清唱,就潜伏在绿草间、瓦砾堆、砖缝里……
憨憨的三岁小娃,拿了小枝条,蹲在墙角处,凝眸,眸子清澈如水,寻那如丝的声音,可那声音却拐了一个弯儿,去了别处。
对于大自然情感的抒发,我们能应对的尽力应对了,不能应对的我们也用“熬”来应对了。我们“熬”过了这个夏天。
也不知是咋了,老天爷的脾气越来越古怪,北方不像了北方,南方不像了南方。
那只叫“云雀”的大鸟,在大洋里扑棱了几圈,然后在大上海的脸上抖擞了一下,往远处去了。
我很是怀疑,我总想着要有暴风骤雨,要“雨伞也漏雨”,要大风“掀起你的盖头来”,结果我在登陆的当天遇到的雨是那么的柔软。反倒是隔天老婆来电说“外面的雨好大”。
我待在上海的一角,被隔离了吗?难道是云雀饮了玉壶的琼浆,误了降雨的时辰?
不管怎样,这个夏天过去了,我们“熬”过去了。
那用汗水腌制入味的寸寸肌肤,那被鞋子捂的苍白的双脚,那一件件前胸后背反复素描“地图”的工作服,都将迎来天高云淡风轻了。
想想也是一件快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