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Apple Watch當做「功能花俏的智慧型手錶」的話,那就忽略掉真正的重點了;蘋果要賣給你的不是手錶(誰稀罕手錶啊,時間都是看手機),而是一個戴錶的人幾乎隨時都會戴在身上的:
- 蘋果裝置:更高的系統依賴和品牌黏著度;
- 連線裝置:作為「資訊終端的資訊終端」,前一個資訊終端指的是電腦、或是不一定隨時拿在手上的iPhone。就我的觀察,蘋果從第一代iPhone起,搶的就是最貼近個人的「資訊終端」地位(請參閱舊文「iPhone:新的個人資訊終端」,手錶只是這個戰略更進一步的橋頭堡;
- 多功能裝置:就如同iPhone取代傳統手機、智慧相機、從前個別定義的MID上網裝置,Apple Watch希望取代的是幾乎只有計時功能的傳統手錶,甚至以音樂、變換錶面和錶帶搭配穿著、加上其他創意配件擴充功能(像是加上水壓計變成潛水電腦錶、發表會中提過的健康管理手環、錶帶可以換成具有電池功能的佛珠等等XD);
但我認為以上這些理由都還不是最重要的,最終的目的可能是作為整個蘋果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的起點;用於管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入侵啦):
- 包括脈搏、血壓、運動量、體脂肪之類,比通訊錄、行事曆更個人的個人資訊;
- 電話、電郵、簡訊、即時通訊、社群網站等對外聯繫的訊息;
- 從蘋果品牌的iPhone、iPad、Mac電腦開始,逐漸擴展到諸如這次發表的Apple Pay購物金流機制、身分認證、家電控制、訂貨追蹤、汽車解鎖等外部實體運作,以及和地理定位相關的資訊提供、廣告、LBS地點關連服務等等。
換個方式說,這樣圖解一下:
(世界)Internet ─ 家用/行動網路 ─ 電腦/手機/平板 ─ ?(你)
如果這個順序可以成立,那麼最後面的「?」會是什麼?不見得只有手錶,但手錶一定會是其中的一個可能;而打通這條脈絡所需要的「氣」,就是「資訊」和「金流」。
換句話說,在這個資訊氾濫、但又甩脫不掉的時代,假設其他狀況都均等(我有iOS、你有Android,我有智慧型手錶你也有,先不說技術上孰優孰劣),套句政治用語,誰能先搶到「入戶、入腦、入心」的位置、成為使用者身邊一日不可或缺的佞臣,不要太快被淘汰(聽過很多某牌智慧手錶使用壽命只有一天的案例),誰就能掌握主子的一切個人和生活資訊。
就Apple Watch已經公開的設計來看,其實接下來蘋果最大的挑戰已經不是其他品牌的類似產品(大多數其他智慧手錶和運動手環都已經可以準備打包回家了),而是電池壽命、抗刮、防水、錶帶機構、整體耐用度等實體表現,以及預設的通訊架構是否因為過於介入用戶個人生活,反而引起用戶的不便、厭惡、甚至反感。
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平常早已習慣不戴手錶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願意重新拾回這項披著百年工藝外衣、其實定義上根本不是那回事的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