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小姐下午要去音乐厅进行吉他演奏,紧张的要命,这会儿正在练琴,我刚下坐,之前刚上坐的时候,一边观呼吸,一边听见末小姐一遍遍的弹奏,弹错的时候,总是弹错的时候,就会听见她发出包括但不限于尖叫、叹息、低吼、乱语等各种声响,甚至还有一度崩溃的喊:“我不想去演奏了!我不想演奏!啊啊啊啊啊啊......”
反复了好几次这种情况之后,我看见我的疗愈师体质和解决问题的强迫性开始蠢蠢欲动,想要承接她的情绪,安抚她、鼓励她、帮助她振作起来,可是,恰恰不巧,我正在坐上,我的身体无法灵活的像在坐下那样挪动,连扭头和说话都不太容易。于是,我只是静静的和自己的呼吸在一起,没有打扰她的崩溃,也没有打扰自己的静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见自己的紧张、迫切一点点的升起,在这种时刻是多么想要上前帮助她去解决问题,我好像真的不太接受自己当知道她被负面情绪裹挟而长久的陷在情绪里的时候我却不能在她身旁陪伴她,这妨碍了我成为我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母亲。
就这样,我们各自待在各自的空间里。她知道我在打坐,没有过来打扰我寻求拥抱,只是独自体验着挫败。又过了一会儿,我被她自言自语角色扮演的声音拉了回来,隐约听见
角色A说:“我不想去表演,我觉得自己可能会弹错,弹错了就惨了。”
角色B说:“是啊,那就更要现在好好练习了。”
角色A说:“那好吧,那就继续弹吧,老师说这首曲子对我没难度,我发现不是曲子难,而是我自己把自己难倒了。”
角色B说:“是呀,我可以轻松的弹呀,为啥要一直在紧张和难过的感受里弹琴,太难受了。幸好有Devi(Devi是她给自己心爱的吉他取的名字)的陪伴。”
吉他声又响了起来~
如果孩子没有主动提出需要你的帮助,养育者主动扑上去无论是给予帮助还是试图控制,看起来似乎都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是的帮助,对孩子来说反而是煽风点火的炸药包,加速他们或对抗或放弃。
如果养育者愿意给予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信任孩子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就像上文我恰巧在坐上不方便安抚她,同时静静的观察了自己的恐惧和强迫行为,最终,孩子会经历一个完整的从沮丧想要放弃到恢复理性直面问题的全过程,超越了情绪的掌控,以Ta自己独特的方式抵达平静。
每一个这样的时刻,都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时刻。没有所谓完美的父母,也没有一个所谓完美的养育方式,每一种养育方式都有ta的优美之处,也都有ta的局限之处,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的看见自己。
这会儿,末小姐正坐在鱼缸前给小鱼儿们愉快的弹琴呢~
作者|冰晶
心理工作者/手触疗愈师/家长讲师
公众号|日月喜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