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周六,伯母招呼大家吃饭,回到家乡桃源,一个小乡村。这里多年来三日赶一次集市,四乡八里的人们,都会到这里交换物品。
这次刚好逢到赶集,约上表妹,先去逛竹篾市场。巧手的农人在这里摆满形形色色的竹制品,大大小小的簸箕、筛子、筲箕、提箩和背篓。在表妹的撺掇下我经不起诱惑,买了一个精致的上过桐油的背箩。
背上背箩,少不得去把菜街子逛个底朝天。酸浆凉粉、糯米粑粑,还有荞米线,牛干巴、鲜牛肉,让你随挑随选。红红绿绿的蔬菜令人眼花缭乱,却便宜得让我们直接就不好意思还价。鬼子进村一般,我们弄了一背箩,手中又提上好几袋,恨不得把整个菜街买回家。
2
又陪妈妈去逛集市,碰到了帮儿子看建材和农具门市的仙嬢嬢,就坐了一会儿。仙嬢孃六十岁了,一生劳苦。年轻时,嫁得的男人高大英俊,却好吃懒做,一个家全靠她推浆磨担支撑起来,终于养大了三女两男。她说现在不用操心钱的问题了,只是可惜大女婿没了。又说大女儿决心不再重嫁,一心只想抚养好一双儿子。临到要走的时候,嬢嬢死活要送给我一个小锄头,让我种花好用。
3
堂哥们都建了新房,搬离了老屋。我在老屋前徘徊很久。这里已经没有了儿时记忆中的模样,当初的老屋几乎都换成了红砖门面,一片萧索破败,只有门前的一小片豌豆花开得正旺,灿若星辰。童年时候的梨花和石榴花,似乎又在我眼前摇曳。早逝的伯父是个能干的木匠,老屋里似乎还飘荡着他最喜欢的歌: “小小的水仙花,你为什么不说话……”
4
我说第二天我们就不继续来吃饭了,脾气大的伯母瞅了我一样,一生气转过背去,惹得我大笑起来。临走时,她追上我,塞了一百块大洋,说是孩子没来,是给孩子的。想推辞,又怕惹恼了皇帝娘娘,只好乖乖领受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