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初夏的夜晚,伴着蛙鸣与青草味。一切安静地那么寂寞,但此刻我的内心却是久久不能平息。因为每次与她聊完心事后,我更加心疼眼前这位银丝缠绕、皱纹满脸的老人。交谈间,我能感受到她心中怨念命运的不公平,却无奈亲情的道德绑架。
到底是什么样的不公命运,让她有这么大的委屈与无奈?
【第一篇】生在城市,长在农村,为何?
故事背景定于上世纪60年代
大家好,我叫小静,生在灯红酒绿的S市,长在偏远荒芜的农村。我的父亲是S市的领导,照理说我应该生活无忧,并且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但事实却背道而驰:很小的时候,我被送到农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习。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忘记和大家说:从小,我父母离异。我跟着父亲生活。我的姐姐跟着母亲生活。从此就像平行线,永无交集,各自安好。
离开S市的时候,我太小了,根本没有多少记忆,只依稀记得,我的父亲匆忙把我送到农村。而我还来不及叫住父亲,就看见父亲的背影在我的视线中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当时爷爷奶奶告诉我:父亲太忙,等有空了会过来陪你玩。然而我并不知道,这个“有空”居然要这么长。
可能小孩的记忆很短暂。明明上一秒我泪眼朦胧,而下一秒,我被农村的各种新奇生物吸引了过去。那时,奔跑在田野间的我,是快乐无忧,至少是幸福的。我以为,这一切幸福美好,都在我的手心里。
但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时间过得很快,我在村子口始终没有见到我期盼的那个身影,渐渐的,这成了我梦中闪过的一道影子。我快忘记我的父亲长什么样,也忘记怎么念“父亲”这个词。他在S市还好吗?有没有想我这个女儿?
日子久了,我从一个无忧的城市小孩,慢慢变成需要双手割麦子、搬板凳上学的农村野丫头。日子虽然艰苦,但我至少还有爷爷奶奶疼。我可以坚持下去。
农村的娱乐游戏很少,最常见的是自己做毽子踢。夏季的夜晚,农村蚊子特别多。爷爷奶奶用好多个铜板绑在蚊帐末端,防止被风吹起。然而我会踢毽子后,蚊帐末端的铜板经常少,直至没有。爷爷奶奶没有怪我,只是宠溺一笑。现在想起来很是后悔,铜板放在现在,那应该很有收藏价值吧。
农村的教育资源并不齐全,甚至还很简陋。上学需要自己带小板凳徒步走上几公里,放学再带回家。即使是这样,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比其他同学好。说不定哪天我的父亲看到这么坚强努力的我,会夸我一句。可惜,每每路过村口,都是失望而归。我的父亲在做什么?应该快来接我了吧?
我喜欢跑在田埂上,不是因为风,也不是因为自由,而是在模仿再次见到父亲时,我向他奔去的姿势。跑着跑着,我累了,真的累了。从满眼的欢喜到最后的泪眼婆娑,我有过无数次的幻想,却始终没有实现过。路有尽头,但期望无尽,失望无尽。
此时,我才八岁,急需要父母陪伴关爱的年纪。然而我并不知道我的父亲为何会丢下我,不闻不问。
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