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持续纠治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借“三刃”整治形式主义之“疾”,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更好激励担当作为,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谋发展、抓治理、促振兴上来,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借“刃”与“文”,与民一心,破“繁文缛节”。党建引领日常基层治理工作中,需警惕部分党员干部利用政策模糊带来的弹性空间开展“概念性”、“标签性”行动,将工作重心投入到各类台账记录、档案整理、材料撰写,形式主义之“疾”层出不穷。党员干部要在党纪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要切实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让基层治理工作内容切实做到有根有据、做细做实,破除“繁文缛节”,简化会议、文件、各类群通知等非必须流程,将“五指化”办公应用于“无纸化”办公之中,切实做到群众参与工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松绑减负”。
执“刃”与“为”,与民同行,破“假性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但在实践过程中,仍有部分基层忽视整理过程的问题判断和需求识别,将群众需求稀释和过滤,调研过程走马观花,工作方式盲目效仿。党员干部要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不仅要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更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切实注重举措在实施过程中的长效性,破除“假性行为”,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走访,了解群众需求,以干部担当作为实干导向,在落实过程中综合考量、“实性”贯彻,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添砖加瓦”。
立“刃”于“查”,为民监督,破制度走形。实行权责匹配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基础,提升权职配置科学化程度,为基层设置创新时间的制度可行空间,逐步形成基层主责体系,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广泛充分汲取民意,既能化解形式主义负担过重问题,又可给予基层投入有效治理的时间。党员干部要把党纪学习教育的成果体现在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上,完善组织监督机制,压实履职责任,强化社会监督机制,主动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借助监督举报平台,增强群众参与度。要通过强化制度刚性、完善考核依据,对执行制度走形变味、减负出现反弹等情况,严肃责任追究、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保驾护航。”
(作者:郑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