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到现在都不觉得自己当年的教育有失败的地方,即便我现在和他们说的很明白,我能看到我现在性格上的一些缺陷,或许是隐藏着的,或许伪装的很好,或许已经自我修复了大部分,但它就在那里,想起来就会刺痛。
其中一大失败的地方,就是不愿意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
印象中上学的时候除了坐在课桌前学习,其他的事情父母都不让我参与,一来觉得耽误我学习的时间,二来可能觉得我还小怕我受伤。
于是,我对于读小学、初中、高中的印象就是:
饭前从厨房端几个碗出来,得到的回复就是:你能端的了,摔碎碗;主动扫地拖地得到的回复就是:你拖不干净,放那儿吧;烧壶热水得到的回复就是:你烧不了,烫了手;哪怕我想下楼帮忙买个菜都被拒绝,拒绝的理由是:你不会挑,或者是你容易被骗......是啊,我想想说的真的有道理,然后也就真照着做了...
于是十几年来,有一句话早就印在了心里:你做不了。
现在和父母讲起来他们仍然义正言辞,说你就是做不了,说到了你能做的年龄就自然能做了。我笑而不语。
是啊,从来都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了,到了能做的年龄,就什么都能做了。
做事同样讲究一个意愿和能力,和经济学中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相似,当你有了这个能力,但是内心早已形成了畏惧的思想,这样还能做出合理的消费行为吗。
我不知道父母眼中的到了能做的年龄是几岁,我只知道高中毕业,我在亲戚家住了一段日子,生活过得像个白痴一样,亲戚家上小学的孩子都能够帮父母摘菜、洗菜、收拾房间、跑出去和邻居借工具......每当我看到一家老小都在忙的时候,我只能手足无措的站着,因为我觉得我可能拖不干净地,我好像也不会烧水,我也不会洗碗,做饭就更没接触过,我觉得我肯定做不好,于是我不知道走出校园的那一瞬间,我还剩下什么。
时至今日这种内心的阴影依旧在,所以我从来不主动帮别人做什么,也从不主动揽什么活,因为冥冥中就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你做不了。
生活中的小事也就只是件小事,但是留下的影响却涉及日后生活的方方面面。碰到一道稍微复杂的题目,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你解不出来,放弃吧。即便是找工作面试的时候,当我接到面试电话的那一刻,内心就告诉自己你通过不了,算了吧.....
所以我其实一直是个很自卑的孩子,很多人觉得我是自卑在不高的个头,包括父母,能感觉到他们经常给我暗示,说什么邓小平长得并不高但是领导能力出众,其实我是不在乎的,无论是身高、长相,改变不了的东西我从来不会抱怨。这种自卑是一种胆怯,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否定。
但幸运的是性格的坚毅最终还是在努力的战胜这种懦弱,可能命中注定我本该就是个勇于尝试的孩子,现在的自己依旧会有‘做不了’的自我否定,但是不要去反抗已经存在东西,既然去不掉头脑中第一个‘你做不了’的念头,那就给自己点时间重新整理一下思绪,然后内心深处的自己就会站出来给自己打气:你可以的,加油。
对,你可以的,你们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