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来自由
只是文化和道德给了人性束缚
波伏娃和萨特
大概是爱
大概不是
人生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这是天性
你无法去责备
爱的火苗需要荷尔蒙就可以使之燃烧
但是火苗要燃成持续的大火
则需要理智这把滴了油的源源不尽的柴火
真正的爱是 我只想让你快乐
哪怕有时候对我来说是痛苦
小时候读童话,
笑话那个为了爱王子而把自己的尾巴变成脚
不堪痛苦走在岸上的人鱼
长大以后,才觉得也许那才是爱情最真实的样子
爱情是什么呢?
是占有吗?
我不知道
如果说波伏娃和萨特在契约中彼此自由
又为什么最终的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他们在巴黎的住所呢?为什么萨特尽管非常爱自己的情人,还是要告诉她们,我要回去了,波伏娃在等我。
你看,波伏娃和萨特,两位哲学家,两位不婚主义,两位将嫉妒的情绪隐藏地非常好的人,归根到底还是没有跳出爱情的占有性和排他性……
所有说,爱情真的是排他的……
爱情的本质真的是自私的……
从某一点来说,他们也许是忠诚于彼此的。
视自由为灵魂,又没有躲开心底深处道义上的束缚,人性和文化的矛盾体,被波伏娃和萨特演绎地淋漓尽致。
我们活着,寻求的不是其他,其实也不过是一直在寻求遗失的自己吧。
斜眼而丑陋的萨特,充满了情欲,不停地追求漂亮的女人,找到之后就失去兴趣,也许他追的不是女人,而是在填补自己的自卑吧。童年时候母亲的改嫁,让他有种母亲被夺走的不安全感,所以波伏娃不仅是个爱人,还是个母亲。他浪荡够了需要回家,需要母亲给他的安全感,无论他做了什么,无论他与多少个女人交欢,他需要回家,需要回到波伏娃身边,也算是对波伏瓦的等待的一种回报和肯定。
如果他没有回去,波伏娃也一定会离开,他也许怕的不是波伏娃的离开,而是再次经历童年时期母亲离开时那种不安全感。
而波伏娃,在萨特那里,找到了存在感,被依赖感,或许满足了她成为一个母亲的需求。
也许,也许,我们人类终极追求的或许真是很多很多爱和很多很多安全感吧……
是能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亲密关系吧……
而人生,也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归根到底都是自己的选择吧,只要能承担起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又有什么是不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