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每天更新我的朋友圈。
翻了一下之前的朋友圈,基本上都是转发的别人的文章,当时之所以会转发,肯定是要么有同感,要么觉得很有道理,所以转发了。不过现在回过头再看时,如果不打开看,竟然完全想不起来那篇文章到底讲了什么,一点印象都没有,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这再一次证明记录了的重要性,如果当时能写一点自己的想法,现在在看时,至少也总能勾起自己的回忆吧。嗯,当时还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还有这样的想法。
这次之所以想要重新开始更新朋友圈了,主要是受到了两篇文章的冲击。
一篇是老猫在饭团里面分享过一个牛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美女,她的工作是运营,而她自己也特别善于运营朋友圈,在朋友圈和好友群卖饭团一天挣了好多大洋。老猫的结论是,做好一个朋友圈,比做大一个公众号容易多了。
另一篇是阿何有话说的文章,名字叫做《关闭朋友圈,我损失了一百万》,中心意思是说,现在人都刷朋友圈,朋友圈已经成为一个像微博一样的信息和知识的最新聚集地,从朋友圈不仅可以得到很多行业的最新消息,还可以打造个人品牌,让朋友圈成为一个人的社交名片,从而收获更多的机会。
每次我加一个客户或者新朋友的微信后,第一件事情也是先看看对方的朋友圈,这样就能对这个人有个初步的了解,他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甚至可以判断出他的职位和行业。
想到别人可能也会这样从朋友圈来认识我,于是我就决定每天更新朋友圈,从朋友圈开始打造个人品牌,目前持续两个星期,收获了以下两点。
一,公开写作真的不容易,更新朋友圈可以锻炼公开写作的能力。
每天原创两条对别人有用有价值的东西,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能全是情绪的宣泄,也最好不要整天晒吃喝玩乐,晒小孩,秀恩爱,所以只能倒逼自己输入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经过自己的加工,处理,结合实际,才能输出更有价值的东西。
再者,朋友圈可以很快的检测出什么样的内容比你的圈子里比较受欢迎,而什么样的内容不受欢迎。每天为了发朋友圈,强迫自己更加努力深入地去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更有受众,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调整方案,再投入实践检验。把自己放在读者的角度去看自己发的东西,慢慢的开始领悟什么叫读者思维。
二,无论什么事,只有自己实践了才能有所收获。以前看着别人发朋友圈,总觉得那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发发动态嘛。只有自己尝试了以后,才知道原来里面的学问这么多。
首先,考虑自己的定位,你希望在朋友圈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希望别人看到你的哪些方面?希望给别人传递出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些都需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发朋友圈的时间和频率也非常重要,最好在朋友们上班前和中午饭后或者晚上大家都吃完晚饭的时间发,因为这些时间段大家一般会看手机,也可以方便评论和点赞。每天不要发很多,一到二条比较合适,最多不要超过三条,发多了,别人就会对你发的内容无感,而且还容易引人反感。
发的图片一定要美美的,不好看就别发了。发几张图片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说发五张图片就会让排版看上去很凌乱,而发六张图片看上去就会整齐很多。
总的来说,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拥有一颗热爱生活活泼有趣的心灵,用心生活,用力思考,努力让生活充实起来,我们不能只生活在朋友圈,但是朋友圈其实也是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