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经常会被语文作文的命题人呆板无趣、墨守成规的想法折磨的苦不堪言,明明心里并不认同所谓的“高分立意”,但是为了拿一个体面的分数,绝大多数时候还是会选择隐忍不发,给自己的笔戴上虚伪的假面,装模作样地指点江山,慷慨陈词。每次写完最后一句违心的话,开始对着窗外的绿树红花发呆的时候,就会暗自畅想,将来到了大学或许就没有这些沉重的镣铐,能真正的我手写我心,所思所想化成文字,岂不快哉!
然而真正地迈入大学的校门之后,渐渐发现之前的想法并没有变成现实。摆脱了应试的束缚之后,并没有写出痛快淋漓的文字,而是直接扔下了笔,在打游戏刷剧的肥宅生活中消磨自己的光阴。临近考试,慌忙地找到老师的讲义,狼吞虎咽一番,双手合十祈祷期末苟住,根本就没有吟风弄月的兴致。又因为学校是纯粹的理工科院校,人文课就无可避免地地位较低,期末交篇似是而非的论文,只要不触碰抄袭的红线,顺利通过不成问题,写东西的机会也就愈发廖廖无几。久而久之,开始觉察到自己写出的文字生涩无比,想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都变得有些吃力。写作水平几乎就要退化到小学水平了。更加可怕的是,思维都变得迟钝滞拙,应付物理数学计算机还勉强够用,但是遇到尼采老子梭罗就只能缴械投降。
所以大彻大悟,当年的高考作文,除了带来分数的重压,其实还是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在强迫学生思考,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思考人生该往何处去,思考时代流变的利弊得失。或许命题人的想法并不如意,但是在迎合所谓“高分立意”的时候,相反的意见已经悄悄地在大脑里生根发芽,发动叛乱。无论如何,思考从未停止。大学没有了强迫,肥宅生活又是那么的快乐,思考也就成了一种奢侈。
这些文字算是一个开始吧,希望我能够重新拿起笔,开始思考,让笔下的文字肆意生长,姹紫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