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天比较简单,就待在家里干活,继续我的”十一”劳动节。
这几天看《香乘》的稿子,有点意思也很辛苦。看这种稿子其实反而简单,主要就是折校、对一些古字简化进行察校。底本用的是影印本《四库全书》的《香乘》篇。一个字一个字折看,校对是否有排版错误,同时甄别新稿与底本的不同,是排版手误还是纠正底本错误的文字。
折校本是校对人员的基本功,但是这种古籍校对估计一般校对干不了。现在的行规是用干不了编辑的人去干校对,须不知校对其实对于文字文化功底要求更高,得是全才。只是现在已经完全曲解了其本义。所以校对往往能改出让人啼笑皆非的东西。这是题外话。
编辑工作就是这种书蠹似的一个字一个字抠搜的无太多乐趣的事,颇费眼神和心力。不过里面一些典故和古人的香法还是有点意思。
这种看字和看书其实是两个概念的。就如机械裁缝和设计师的概念差别一样。看的是字,本没有读书的乐趣。
据说现在有三大俗:弹古琴、学佛、玩香。出版《香乘》这部书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人们喜欢什么就做什么。这是很自然的事,人们爱喝鸡汤,咱就端上鸡汤背。
《香乘》(”乘”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作”胜”音)全书二十八卷,目今所存有《四库全书》本和《笔记小说大观》本。今天我所用的底本就是”四库本”。
《香乘》旁征博引,体制详致地记录了中国古代有关香药的名品以及各种香疗方法,可谓集明以前中国”香文化”之大成,对当今香文化的研习极有参考价值。
作者周嘉胄是明末清初人,关于他的生平的记载并不多。据载:其顺治中寓居江宁,十四年(1657)与盛胤昌等称“金陵三老”。擅长装裱等工艺,著有《香乘》一书,李维桢为序,崇祯辛巳(1641)刊成。
自古文人雅客、皇亲贵胄认为佩香即佩德。品香可以修德、正性、修身。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香是用”品”字,现在变成了”玩”字,就有点变形。太流行了也是个问题,流行就容易流俗。就像这日更,也成为了一种流行。
《太平清话》有云:“凡焚香、试茶、洗砚、鼓琴、校书、候月、听雨、浇花、高卧、勘方、经行、负暄、钓鱼、对画、漱泉、支杖、礼佛、尝酒、晏坐、看山、临帖、刻竹、喂鹤,右皆一人独享之乐。”
我只能说,古人城会玩,玩法真多,现在人打车都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