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这样一个地方,有青山绿水,有白云苍狗,这个地方是人们奔波一生,飘零一生最终都要归来的地方,村口时常有一只游荡的狗儿眼巴巴地望着远方等着主人归来,还有三两个老太太在午后的阳光下给孩童讲述着那些年的故事,太阳下的银丝格外地显眼,也格外地真实,村子如此地安详,似安睡的婴儿让人不忍破坏。
初读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字字皆血,句句绵密,可我却从未真正明白何为“乡愁”?愁从何来?十几岁的年纪,懵懂无知,要说有愁,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了,直到20岁,当我第一次背起行囊远离家乡到外地求学时,我才隐隐地感觉到“乡愁”的味道,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没有了家里的庇护,所有的一切只能自己承担,所有的委屈和痛苦都化作了夜深人静时被窝里偷偷抹去的眼泪,断断续续的抽泣声,怕别人发现,也怕脆弱的自己发现,多少次繁华喧闹的背后,一个人走在寒风中咽下风中的种种艰辛,这个时候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家了,最想到的地方就是家,最想吃的东西就是家里的那碗面。
作为一个爱吃面的孩子,面食寄寓了太多的情感,各种各样的面食花样表达着丰富的意味,还记得小时候邻居大哥哥去外地上大学,大哥哥的妈妈给他做了一碗手擀面,加上一小碟家里腌制的泡菜,就是这碗面包含着一个母亲对孩子所有的爱,是爱的味道。也记得生辰时,母亲会做一碗长寿面象征着吉祥如意,福气绵长。独在异乡若是能够吃一碗家乡的面那真是最幸福的事情了。想家时一碗面就能够治愈一颗孤独的心。
在中国,回家的大潮当属春节了,当人们在外奔波打拼一年,对于我来说,还有广大的家乡人民,能吃一碗家乡的面无疑是最大的幸福,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最难忘的当属那碗香气四溢的扯面了,扯面是纯手工制作的,没有机器的味道,它有着家里独有的味道,母亲是很擅长扯面的,面是提前发好的,母亲将发好的面两手握着并上下晃动,晃的次数越多,面也就越筋道。雪白雪白的面仿佛在飞舞,舞出的是极致的美。就这样,母亲终于扯好了面,接下来母亲开始准备配菜了。最喜欢吃母亲做的“大烩菜”,茄子、土豆、胡萝卜等各种新鲜蔬菜纷纷粉墨登场,演绎着别样的精彩。早晨,早早地去菜市场精心挑选几块五花肉,价钱合理,挑几个不大不小的土豆,紫盈盈的茄子,一两块炸好的豆腐干,再称几根胡萝卜,五花肉切块,土豆、茄子、胡萝卜、豆腐干也切块,依次放入锅中,二十分钟后,揭开锅盖,红的,绿的,黄的,颜色精彩纷呈,风味独特,这时候在撒入预先备好的蒜末盖上锅盖焖至几分钟,菜才算完成了。
窗外的雪越下越厚,盖住了一个又一个行人的脚印,屋内却是一片热气腾腾,浓郁的肉香和菜香,灶台上的汤锅里咕噜咕噜地吹着和谐的哨曲,桌上放着一碗热乎乎的扯面,这一刻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我望望窗外,想象着家的样子,多想早一点踏上归途,闻一闻家乡的菜香味,体会那种别样的幸福,远方的人儿,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归心似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