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年度第87篇(1552字),累计129531字。
硕士导师请吃饭,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答应了之后心里七想八想的,不得安宁。早知道让老师约我,前两天我就应该约老师,将节前准备的礼物送给她的;老师请吃饭,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我还提着礼物过去是不是不太合适?更尴尬的拿的是酒,你说要不要拿出来喝了呢?本来准备一瓶比较好的酒在学校里送给她就没啥的,这她请吃饭了是不是少了点呢?……
老师上午跟我说的,我从中午开始就进入社交紧张的状态了,给方哥打电话,问他要不要再买点礼物;同学小锐给我发语音,我又把这事跟她说了,问如果是她她应该怎么办?午睡在床上辗转反侧地想,下午早点出发再去买点什么东西吧,嗯,是的,我四点半就出发,去群光超市看看,六点准时到达吃饭的地方。
下午打开论文还没有看完一篇,我就开始收拾收拾准备出发了。来到群光,这里干净、凉快、各种美食散发着生活的美好气息,我多日过着深入简出的生活,来到这样突然一下子就想到我的家人。在家里的话周末我可以和方哥一起带着儿子去游乐场,然后到这种地方逛一逛、吃点东西,这才是我正常的生活啊。我到超市里看了看,买了一瓶红酒,和我原来的一起,这样两样加起来花费了四位数,不少了。
当我准备好礼物之后,才五点二十。中午吃得不多,现在看到色香味俱全的蛋糕,我感觉饿了。等会去和老师吃饭,现在我吃了一点,等会就没那么饿了,餐桌上我就可以不被美食束缚了。为了打发时间,我买了一个面包坐下来,一边刷手机一边慢慢吃。五点四十,我准时出发去坐地铁,六点刚好到了约定的地点,老师还没有到,她的一个博士生已经来了。
吃饭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每人点一个菜,剩下的她自己点。其实和老师吃饭吃什么都无所谓,在老师面前我们总是会克制自己,吃的诱惑并没有什么冲击力了。怎么面对老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老师永远是老师,他不可能是你的家人或者同学朋友,你要有一点距离地尊敬他;他是长者,是人生中大多时候超越你经验的人,是你学业上的引路人。老师也不可能是你人生所有问题的老师,他的主要责任是负责你攻读学位期间的学业指导事务,好的老师可以帮助你更多,你们的关系可以走得更远;不好的老师可能连基本的责任都尽得不够,别说其它了。在读书的时候是你的老师,你毕业了这个老师还是不是你心中的老师,那是师生二者的“缘分”。我作为学生,我永远尊重我的老师,我对待任何一个老师都是礼貌的,一方面是遇到的老师都还不错,就算是遇到让我不舒服的事情,我还是会友好礼貌,因为我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交流能不能顺畅,在交流中不让别人不舒服,自己也会舒服一些。作为老师,我尽量维护学生的利益,帮助他们成长,希望能真的做到“立德树人”,我尊重每一个孩子,只要他们遵纪守法,积极向上。
在吃饭的时候,我并没有多么紧张,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些尴尬。我又总结反思了自己一天的行为和感受。其实在任何时候真实地做自己就好了,只要你真心待人,就不要在乎别人的心思;只要你真心待人,别人其实也是可以感受到的,一般人也是真心待你的。你给老师礼物只是表达敬意,那就量力而行,不要超越你自己的承受能力,也不要觉得有什么压力,只要你不介意,老师就不会介意。送礼物在这个社会就是一种礼尚往来,你要是送得太贵重,很有求人办事的嫌疑,可能会让对方尴尬。所以,在和老师相处,或者其他任何人相处的时候,你自己舒服了,表明事情做对了;如果你自己为一些细节心烦意乱,说明你用力过猛,过犹不及,不必庸人自扰。
所有的关系折射出来的都是你对自己的认知。你觉得你跟你老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反映的就是你想象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应该和他平等相处,还是在他面前手足无措,你的选择。你和你家人的关系同样如此,你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就是认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所以,一个独立自信的人不会在生活中给自己加那么多内心戏。
嗯,独立、自信,我需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