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什么样的方式成长。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过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之前似乎在知乎里被议论得很热。
我个人认为:
考试的标准太难定了,就算定了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个体。
我们并非都是天然的好父母。
为人父母,需要学习。
家,永远是孩子最后的退路。
(一)
爱是合理的给和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
它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
所谓合理:是一种判断,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
这种真爱复杂而艰巨,需要认真思考,需要不断创新。
真爱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
这是一个挑战,首先要父母承认一个事实: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我”的附属品。
亲子关系的核心是爱
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
理性很容易欺骗人,但情感不会。
有谁能比我们自己更清楚自己的感受呢?
感受的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最重要,
知道对方说什么,不等同于接受对方的感受。
我们看别人的事,经常只看到了表象,而不是事实。要想知道事实,就必须去了解对方的感受。
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感受。要相信对方的感受,你的事实不是我的事实。
(2)
溺爱有2种: 包办型溺爱(=温柔的陷阱)& 纵容型溺爱(=最懒惰的爱)——这两种溺爱会导致孩子产生依赖、自卑,任性……
你明明知道别人不会溺爱你的孩子,你明明也快顶不住孩子的各种无法无天,你明明懂得所有道理,可是为什么还是不愿放手,“忍”着让孩子去成长呢?
父母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就是从精神上“掐”死孩子的生命。
切记:如果你真爱孩子,请尊重他们的独立空间,请放手让他们自主选择,请不要从精神上掐死他们。
独立成长是源自生命的冲动!
妈妈需要关注并保护孩子,但又不要替他们完成任务。
捕捉细节,让幼儿感受到:妈妈既爱自己,又理解自己的自主性。
做父母的,应经常问自己一句:我这样做,真的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
(3)
每个人都会犯错,这就是为什么铅笔上面有橡皮。
挫折可以帮孩子走出天然自恋,这是必须,必然体验。
挫折会帮助一个人形成另一方向的思维:多向度思维。
掉进溺爱陷阱的孩子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从而也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当一个人能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时,那么不管选择是对是错,
他的生命都会因自主选择而丰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会不断增加。
只有做过选择,一个人才算真正活过。
(4)
让一个男孩成为男人,女孩成为一个女人,关键期在3-6岁,即“俄狄浦斯期”
在3-6岁的孩子眼中,父母都是一样强大的。
“俄狄浦斯期”关键是夫妻关系要和谐而平衡。父母都爱孩子,但同时他们都深深相爱。
他们不会因为对孩子的爱而忽略对配偶的爱,于是孩子会安心地做自己,享受强大的父母给与的爱,
孩子努力向同性父母靠拢,明白只有变得向同性父母一样,才能获得异性父母更多的爱。
(5)
孩子很在乎父母的情绪,在整个家庭系统中,孩子其实是最没有力量的人。
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好像可能被任何东西伤害到。
有些父母像小孩,儿女莫纵容,子女应拒绝父母非理性的要求。
态度温和(情绪上异常宽容,包容)而坚定(态度上非常肯定)
成长了的我们需学着分辨:什么是我们该负责的,什么是我们不该负责的。
到底是谁的需求,谁在焦虑?
父母压力的转嫁会加剧孩子的学习压力,侵犯孩子个人空间,令孩子形成外在评价系统: 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怕被人否定。
相反有内在评价系统的孩子,他会享受学习本身的乐趣,这成了激励他努力学习的最大动机。
改变之道是:与孩子一起成长。
给孩子空间,学会果断和思考;
父母要不断自我成长,一起成长;
父母要进化爱的方式,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面对挫折;
为人父母,真心不易。
以前老师说过,她跟孩子从小就是讲道理的。
慢慢小孩也适应这种模式,后来孩子长大些,自己反倒偶尔讲不过孩子。
不过她也无奈地认了,毕竟青出于蓝胜于蓝,想想竟有点小傲娇。
(6)
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分离的一生。
分离是生命中的永恒主题,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
分离是因为要迎接挑战。
谁最爱孩子,谁的爱与分离就越重要。但仍然最重要的还是与爸爸妈妈爱与分离。
另外,与家的分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爱家,但又喜欢独立。
分离和爱同等重要,是生命中的两大重要主题,他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
成熟分离是父母一边给与爱,一边坚定的告诉孩子或亲人:你是你,我是我,关系仍然亲密,但关系中两个人都有独立而健康的人格。
孩子内化了妈妈的形象,有了自己。同时幼儿有了自主性,他形成了主动,积极探索的特性。
(7)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事急不来。
大学老师曾跟我们讲过一句话:“你们永远要牢记反思自己能够教给你的孩子什么?”
至今,我还是觉得懂得的东西太少了,能教给孩子们的东西更是少之又少。
感慨之余,又想起以前一个客户讲过一句话:“不用担心,老天会帮我们照顾看好孩子们的。”
返观自己的成长经历,貌似我一直在成长,虽然偶尔磕磕碰碰。
担心无用,用心投入生活吧。
因为家人让我知道: 家,永远是我最后的退路。
今天是5月20号,我想对妈妈说:“妈妈,辛苦了。对不起,谢谢你,我爱你。”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转发请联系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