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更喜欢黛玉还是更喜欢宝钗?
小的时候对黛玉爱的要死,认为潇湘妃子柔弱,多情,不慕名利,真实。宝钗太会照顾人,太会揣度人的心思,六面玲珑,太假。可随着年岁渐长,越来越觉得黛玉是个理想国,美好却遥远,现实里就算有,也让人招架不住。对宝姐姐的感情却一变又变,温柔又坚定,透彻却内敛。她是大观园里最不容易的人,可是这么多年,这世上太多人,都误解了她。
出生在金陵的大族名宦之家,皇商之女,家财万贯。宝钗一出生,就自带女一号的光环。按照一贯套路,她该成长为一个娇滴滴的大小姐,骄纵任性。至少至少,也该像黛玉那样,有点女儿家的小脾气。可是围绕宝钗最多的形容词是少年老成,世事洞明,安分守己,人情练达。她是没有任性过的,她成熟的让人害怕。
父亲去世,一大家子没有了主心骨。母亲懦弱无能,哥哥顽劣不堪。在黛玉她们跟父母撒娇任性的年岁,她已经要学着操持家务,料理生意,收拾哥哥的烂摊子,安慰心理脆弱的母亲。生活逼着她成熟,人们只道她世故,却不曾看见,她承担了太多太多。
王熙凤评论她“一问摇头三不知,不干己事不张口”。她是有自我保护机制的,办事处处拿捏着分寸。虽然是姨母家,可终究是寄人篱下,她心里有一杆秤,小心翼翼的衡量着一切,为自己,更为家人。叹,古往今来懂事女子,莫有胜过宝钗者。
宝钗的优点从来不只是懂事,她生性纯良,一直尽可能帮助着身边的人。湘云一时兴起请客,她婉转的提醒经费问题,又自掏腰包帮她办螃蟹宴。邢岫烟家庭困难,她私下悄悄接济。发现黛玉说出《西厢记》里的诗词,良言规劝,终于打消了黛玉对她的顾忌。她对人好是默默的,给人足够的面子,让人觉得舒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她真的设身处地待别人好。“山中高士晶莹雪”,曹公从来是将宝钗比作“高士”的,她是大度量的女孩子,一些宝钗阴谋论者未免太过狭隘。
但不可否认的是,宝钗很冷。尽管她总是笑意盈盈,处处周旋得体,她也是骨子里透出寒意的人。妙龄少女,衣着却总是半新不旧,不爱花儿粉儿,房间里简约素朴的堪称“雪洞”。不是刻意简朴,我是相信她真的不爱这些。她是真正无所谓的人,她努力过好每一日的生活,可要是这些繁华没有了,她也不在乎。她有远远超过她年龄的成熟,或者说,她早早就窥见了这大观园的秘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是她最喜欢的一句唱词,她也是这么做的,她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最好实践者。她懂得太多了,于是尽管她艰难的负重前行,她面上也是淡淡的微笑。
提到宝钗不可避免的要提到宝玉和黛玉。宝钗是早早懂得他们之间的感情的,时常打趣黛玉,可能也不曾想过插足。她对宝玉不过是淡淡情蓄,有姐姐对弟弟的爱护,有少女对才子的欣赏,男女之情,怕是没有多少。她对黛玉反而更好,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换句话说,她可能真的瞧不上宝玉,她不懂少年好年华为何不考取功名,为家族增光添彩,而是整日醉身女儿群中。她太成熟了,宝黛在她眼里不过小孩子。她又是封建制度的积极维护者,宝黛二人终究和她是道不同。
但我一直相信,能写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诗句的人是有鸿鹄之志的。宝钗最恨的,可能就是身为女儿身。她适合身为一个将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为她的家族争取名利。而不是身在大观园,写写诗,做做女红。她和柔弱的林妹妹本质上是不同的,黛玉为自己而活,而宝钗带有一种使命感,她要顾及的太多,她早就忘了自己。
可宝钗终究是一个悲剧。她是深受封建社会“三从四德”思想熏陶出来的贵族小姐,她忠诚的信奉封建礼教,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她一生跳脱不出礼法,她做不到黛玉宝玉那样的无畏,她一辈子没有任性过,没有活出真正的自我。
洞房花烛夜,宝玉掀开他的盖头,见不是林妹妹,嚷着要换货。宝钗尽可以置若罔闻。她是不在乎的,家族怎样安排,她便怎样嫁。有种说法是,宝钗看似最“入世”,其实最“出世”。她微笑着接受命运安排的一切,并努力的过好它。我们个个心疼宝钗,或许她自己根本不在乎。
有一次大观园抽签,宝钗抽得了一支牡丹,她是真正牡丹一样的大家闺秀,也是牡丹一样的人人喜欢。可这签上还有一句话,“任是无情也动人”。“无情”二字,概括她的一生。
写薛宝钗的文章太多,我只觉得顾城看得透彻,他们是一样孤独的人,或许也只有顾城懂,宝钗的那份高处不胜寒。
“她是天性空无的人。”
“她无求无喜,却一切有度。”
“宝钗身为女儿身,却无多少女儿性。”
“她永远不会出家,死,或称为神秘主义者,她会生活下去,成为生活本身。”